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

时间:2022-09-28 06:43:32

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生DVT患者20例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新血栓形成及肺脑栓塞,侧枝循环建立,肿胀肢体缩小,平均住院(31±4) d,临床痊愈。结论:通过对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笔者体会到创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脑栓塞栓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19-02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是下肢静脉疾病中的难治之症,多发生在创伤及术后卧床患者中。DVT是肺脑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一旦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甚至可因严重肺脑栓塞而危及生命[1]。据文献报道[2~6],近10年本国全髋置换术后的DVT患病率为10%~70%;膝关节置换术后为50%~72%;部骨折后约45%。由于各类骨科大手术不断增多, 故DVT的患病率亦将越来越高。现通过对20例创伤后及术后卧床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年4月~2010年4月创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和经静脉造影确诊,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56.5岁。高位截瘫者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者6例,髋部及下肢骨折6例 ;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皮肤发绀、皮肤温度升高;疼痛、腓肠肌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

2 DVT预防

早期功能锻炼。

2.1主动活动

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因伤口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骨折,多不合作。应耐心向患者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指导,讲述其危害性, 经解释的患者都能很好配合;麻醉后24 h即可鼓励、指导患者早期床上行股四头肌训练、踝泵运动, 10~20 min/次,2 次/d, 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活动要循序渐进。有条件最好穿上弹力袜,通过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血排空,通过压力促进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达到预防目的。

2.2被动活动

下肢功能康复器(CPM)是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辅助手段,开始时患者行持续性的被动活动,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40°,后每3天增加10°,每次持续活动半小时,每天2次,运动速度不宜过快。

3 DVT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观察患者心理变化, 运用语言技巧对患者进行疏导、安慰、解释、鼓励。耐心向患者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 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危害性, 结合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常规护理

3.2.1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窝处避免受压[7],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严格制动,切忌按摩、针刺、热敷、理疗,禁止有压迫的检查,避免突然改变,以防栓子脱落形成肺脑栓塞。

3.2.2 饮食护理:宜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粗粮、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禁食肥甘、鱼腥、黏腻、生冷、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萝卜、白菜、芹菜、苦瓜等含粗纤维的蔬菜。避免腹腔压力增高及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回流的因素,如便秘、打喷嚏、咳嗽等;嘱戒烟、忌酒,以避免尼古丁、乙醇引起静脉血管的收缩。

3.2.3加强生活护理和皮肤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肢体限制活动,而这使患者的皮肤成为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在护理上及时更换被服,协助给予便器,协助洗手进食。卧多功能泡沫床,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加强巡视,建立床头翻身卡,每2~4小时翻身次,严格细致交接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

3.3药物护理

3.3.1抗凝治疗的护理:抗凝治疗采取低分子肝素5 000 U, 1 次/d 皮下注射, 连用7 ~14 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 双嘧达莫25 mg,tid,华法令5 mg,qd;溶栓结束后继续口服华法林3~6 个月,华法林用法:首次剂量7.5 mg,第2天5 mg,第3天2.5 mg,以后维持剂量2.5 mg,密切观察皮肤色泽、皮温、足背动脉搏动,还需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血尿及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症状。定期复查凝血酶、血小板、出凝血时间[6]。

3.3.2溶栓治疗的护理。为了提高患区药物的浓度,采用患肢远端浅表静脉给药,穿刺成功后,抬高患肢 15°~30 °,以利药物向心回流;①笔者所在医院常规溶栓用法:尿激酶400 000 IU/次,溶于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后根据监测纤维蛋白原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若纤维蛋白原低于2 g/L,或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小于70 min,均需暂停用药1次,可延续应用7~10 d。②原理:大剂量推注, 导致浅静脉内压升高, 使溶栓药物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 增加了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 增强了疗效。③于患肢踝上10~15 cm 处扎橡胶止血带, 以阻断浅静脉回流,选择足背或踝部浅静脉, 压力以阻断浅表静脉回流而不影响深静脉回流为度,选用5~12号留置针穿刺。

3.3.3中医药治疗护理。祖国医学认为静脉血栓形成是湿热、血瘀阻遏气机所致,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和湿热型,辨证论治:行气活血, 通络止痛和清热利湿, 理气活血。应用本院研制的经验方消栓通脉汤口服或湿敷患肢,院内制剂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口服,因活血化瘀对胃肠道有刺激,故指导患者此类药宜饭后服用;同时中药现代化制剂如丹参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等静脉输入,其起到活血化瘀,保护血管内皮作用。可以减少抗凝剂运用。

3.3.4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有无皮肤、皮下黏膜出血征象,有无血尿、便血现象发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并随时注意意识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的发生。每1~2周监测出凝血时间,准确做好记录,使其活动度维持在20%~30%,凝血时间为正常的1.5~2.0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以便及早处理。

3.4静脉穿刺的护理

3.4.1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靠胸腔的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瓣的防逆流作用,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则须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3.4.2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注意保护血管。研究认为,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品、输液速度等要求,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

3.4.3 如发生药物外渗,应及时用黄柏、硫酸镁外敷,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 h,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4 结果

发生DVT患者20例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新血栓形成及肺脑栓塞,侧枝循环建立,肿胀肢体缩小,平均住院(31±4) d,临床痊愈。

5 讨论

5.1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1]。在本组患者中:①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液淤滞,有大量细胞聚集,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造成内皮损伤,激活凝血过程中可能并发血栓形成。②术后患者因为伤口疼痛,活动减少,血流淤滞,及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集聚能力增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因手术输血及用止血药物,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原因更加重了DVT的形成。③患者多为老年人,因合并多器官的生理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增加了DVT的发生。

.2术前要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

术后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多饮水、咳嗽,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及肢体血液循环。尽量选择健侧输液,避免下肢输液,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减少静脉壁损伤,促进静脉血回流,有效防止DVT的发生[2]。

5.3 宣教及心理护理

对已出现DVT症状的患者,除做好必要的治疗外,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而发生肺脑栓塞。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肢及全身病情变化。嘱患者戒烟酒,以防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3-5]。

通过对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笔者体会到创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文,安京红.DVT 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健康教育[J]. 血管外科,2003,4(3):59-60.

[2]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3:155-160.

[3]李进.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4):521-522.

[4]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 2005,8:511-512.

[5]关振鹏,吕厚山, 陈彦章,等. 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20:25-28.

[6]邱贵兴,杨庆铭, 余楠生,等.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12:819-822.

[7]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收稿日期:2010-09-01)

上一篇:护士长管理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长乐市医院5年住院死亡患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