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期待,更要自立

时间:2022-06-15 01:10:02

去冬今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阵阵宣传热潮中,我市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无不怀着一种先是欣喜、继而期待的心情。欣喜是自然的,期待更是有理由的,因为――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规划建设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宏伟蓝图的实现,正是我市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热切期待。

其实,期待的春雨在最近一两年已悄然降临,取消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这些多年的梦想已成为现实。然而,新的更大的期待怎样实现呢?

笔者发现,目前,我市不少农村干部群众,他们先是欣喜、继而期待的心境,在建设新农村的阵阵宣传热潮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期待”正微妙地变为“等待”:等待上面来搞大规划,等待上面来搞运动式指挥,等待上级财政拿钱来上项目……他们心中的“等待”,实际上就是“等靠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新农村建设是要靠上级统筹,靠城市支持、靠工业反哺。然而我们在争取这些的同时,更要站在“自立”的角度来抓一切工作。“天上不会掉馅饼”,“男儿当自强”,“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言,太应该成为当前时时提醒我们农村干部的警句。

那么,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怎样带领广大农民自立,怎样把握好“反哺”与“支持”的机遇,着手建设新农村呢?

政策要“稳”。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不能轻易动农民的地,不能轻易拆农民的房子。如果一提“新农村”,就搞“土地集中”,伤筋动骨搞“规划示范”,急于求成,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各种涉及农民的项目,都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科学论证、大胆尝试和稳步推进。

收入要“增”。生产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第一位的任务,要以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市场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民的荷包真正鼓起来。

素质要“升”。造就新农民,必须抓好劳动力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品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打下基础;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使人这个最核心的要素的质量得以较好提升。

改革要“进”。基层政府的改革要按照民主法制的要求,把握好改革的基本方向,让乡镇等基层政府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精简人员,采取交叉任职等措施减少领导职数,整合管理资源。通过改革破除一切影响新农村发展进步的障碍,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注入新的活力。

…………

虽然我们的新农村,最终要通过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凸现出来,然而在建设它的过程中,精神的能动作用不可小视。

“期待”只是一种心境,而“自立”才是一种信念。

上一篇:“游戏”报告会 下一篇:不仅要做“胳膊”,更要做“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