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的意义分析

时间:2022-06-14 08:58:42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的意义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9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血清糖类抗原125>35 U/L的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其余74例设为对照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在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尿β2微球蛋白升高以及单克隆蛋白水平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原12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肿瘤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1], 其发病可导致多器官受损, 甚至出现恶性淋巴瘤。近年来, 关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血清糖类抗原125的临床研究较为少见, 本文以2012年5月~2013年5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接诊的9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的意义, 现总结如下, 以供业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9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例, 女89例, 患者年龄26~73岁, 平均年龄(56.3±4.3)岁, 病程26 d~31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符合研究条件,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眼干燥、肌肉无力。排除标准:①肾上腺疾病、丙型病毒性肝炎;②胃肠、胰腺肿瘤, 生殖系统肿瘤;③在干燥综合征发病前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以及浆膜腔积液者。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血清糖类抗原125>35 U/L的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其余74例设为对照组, 查阅患者住院病历, 收集其一般资料、生化检查、超声检查以及相关病理检查资料。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 使用t检验, P

2 结果

在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尿β2微球蛋白升高以及单克隆蛋白水平方面,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肿瘤与积液发生情况的对比[n (%)]

组别 例数 浆膜腔积液 MM或ML征兆

腹腔积液 盆腔积液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单克隆蛋白(+) 尿本周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淋巴肿大

观察组 23 4(17.4%)* 2(8.7%) 6(26.1%)a 3(13.0%) 4(17.4%)a 4(17.4%) 16(69.6%)a 5(21.7%)

对照组 74 1(1.4%) 9(5.4%) 6(8.1%) 8(10.8%) 8(10.8%) 11(14.9%) 40(54.1%) 14(18.9%)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糖类抗原125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2, 3], 其微量的存在于正常人上皮组织上。作为卵巢癌的相关糖类抗原, 其对卵巢癌组织并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一直以来, 关于胃癌、肝癌、结肠癌患者干燥综合征发病情况的研究甚少。据相关报道[4], 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升高是干燥综合征患者胸腔积液的前兆表现。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为糖类抗原125>35 U/L的患者, 其胸腔积液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上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糖类抗原125升高时, 诊治医师应尽早发现可能潜在的肿瘤征兆以及胸腔、腹腔积液情况, 完善相关检查指标,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参考资料

[1] 陈关福, 钟来平, 赵士芳, 等.唾液腺良性肿瘤患者唾液中CA1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21(7): 406-407.

[2] 罗慧臣, 李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的临床意义.临床内科杂志, 2012, 28(1):30-32.

[3] Moss EL, Hollingworth J, Reynolds TM. The role of CA125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 Pathol, 2012, 58(3):308-312/

[4] 陈莉莹, 孙华瑜, 巫斌, 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CA125变化初步探讨. 吉林医学, 2012,29(12):217-218.

上一篇: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下一篇:探讨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