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增强的出版业现实

时间:2022-06-14 06:45:41

虽然花样百出,但增强现实技术能够重振日渐萎缩的纸媒出版业吗?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增强现实”技术仍在起步阶段,但它的玩法已经变得很“文艺”。去年美国邮政管理局为纪念史努比诞生65周年以及《花生漫画大电影:史努比》的上映,举办了一个以《花生漫画》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一款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就能满足影迷和漫画爱好者想要与史努比拍摄合影的愿望。找到美国邮政管理局的16万个蓝色邮箱中的任意一个,激活智能手机或拥有摄像功能的平板电脑上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就能收获一张特殊的自拍,还能把它做成纪念邮票。漫画独特的易读性和娱乐性,正逐渐转变为“增强现实”的绝佳载体。

更有意思的玩法是,将增强现实技术同画册、书本等传统行业相结合,为这些行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增强现实书籍的正确“打开方式”非常简单:物理的书籍作为载体,很多肉眼不可见的虚拟信息,需要通过使用手机软件、数码工具或其他设备才能得以透视。在出版界看来,这正在打破“游戏”与“书籍”的边界。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和索尼共同推出了增强现实书籍和电子游戏。她认为“《魔法书:咒语之书》是麻瓜们所能看到的最接近真实的咒语书”。在哈利・波特世界中,《咒语之书》由米兰达・戈沙克编写,距今已有超过200年历史。这本书存放在霍格沃茨图书馆的禁书区,其中包括了“漂浮咒”、“造水咒”、“魔杖发光咒”、“生火咒”、“收缩咒”等几十种咒语。 借助PlayStation Eye摄像头,《咒语之书》可以给玩家带来增强现实的体验,让书中的事件好像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还允许玩家操练这些咒语。比如念起“除垢咒”时,“用魔杖指着海德薇的笼子,清理一新,几片羽毛和一些粪便顿时消失了。”而“硬化咒”能将一个物体变成坚固的石头。但大部分人似乎只会用这个咒语来破坏他们同学的书包,或者在别人朝着南瓜馅饼咬下去之前把它变成石头。不过作者风趣地在每章的最后加入了一首诗,讲述一个霍格沃茨学生施咒失败的故事,以起到像《伊索寓言》那样的警示作用。

五维空间

澳大利亚漫画家苏图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本应用了“增强现实”的漫画书。苏图还是一位动画制作家,他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素有“网络奥斯卡”之称的“威比奖”。而他创作的这本名为《现代波利西斯》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众筹的第一个月,就获得11942澳元和139名投资者的关注,因为他正处于这场图书业革命风暴的漩涡中心。

在苏图笔下,波利西斯是故事中的主角,这本书是他的私人日记。作为一名患有偏执症的旅行者,他相信自己是一个逃犯,从到处布满了全息投影的Intafrag特工中心逃出,并且身处宇宙某个秘密组织的监视之下。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他在日记中将这些秘密牢牢锁住。

波利西斯的所有秘密、所有偏执妄想和阴谋论都藏在这层增强现实里。而读者可以搭配使用为iPhone或iPad特制的增强现实APP,将这些秘密――解开,书中描述的时间旅行的科幻之旅跃然纸上。书的售价是30美元,增强现实应用是免费下载的。

作为这本书的最大看点――苏图在漫画中采用了他与合伙人卢卡斯・卡鲁克耗费4年时间研制的Boomcore软件,嵌入了增强现实技术,这个软件专门用于创作动漫和互动数字内容。由于运用了图像识别与实时动画映射,书中有50页左右的内容,会在软件的配合下播放动画与音乐,每一页的背景乐都是声音设计师拉萨・门库创作的浸入式音乐背景,为读者提供心醉沉迷的阅读体验。

“带入了增强现实的漫画有很多新的尝试与突破。传统书籍就是纸上印刷,而现在这些纸变成了一块屏幕,一块充满无限可能的油画布。传统的漫画之上被覆盖了一个图层,增加了额外的信息,或是增加了故事的旁白,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苏图认为,“或许可以把它看作为一种电子游戏,但是它的独特性在于成为了漫画和游戏的合体。”

对于这种叙事方式的创新,苏图在2008年开始探索时非常艰难:“很多漫画家甚至读者都在捍卫传统漫画的形式,并把新技术看作是对这个行业的威胁。然而慢慢地,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增强现实对出版行业叙事表达方式的意义,反对的声音在逐渐减弱。我们在Kickstarter第一周众筹的时候,就募得了超过50%的款项。”

现在,用增强现实进行叙事的方式得到了更多认同:“从我过去5年的从业经历来看,读者其实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叙事方式,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和电子读物接触。作为创作者,不单是让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以及互动插件结合,我们还在尝试把不同的故事内容用这样的技术方式去衔接,帮助读者开展前所未有的探索。除了iPhone、iPad,还可以用谷歌眼镜或Oculus Rift去体验波利西斯的经历。现在的一切,只是开始。”苏图说。“除了四维空间,我们可以生活在由宇宙的另一艘飞船所投射出的五维空间里,增强现实就是这个维度里的生活。”

童年情怀

除了给成年人的漫画读物,出版界也把目光瞄向了儿童读物。《晚安,莱德》就是这样一本增强现实的“魔法”漫画书,主人公是一个拒绝睡觉的小男孩。随着玩性越来越大,他的父母想出一个计划,带他去看世界各地的风景。起初小男孩玩得很愉快,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国王,但故事的最后,他竟然变成了野兽

这本32页的童话书,每一页都隐藏了一片世界。打开手机APP,对准插画,屏幕里竟然会出现活了的小人,他快乐时会跳舞、玩娃娃时会挥动四肢,还会轻拍玩具兔子哄它睡觉。怎一个可爱了得。

而来自中央美院的《那些年那座城》,简介上写着“献给80后记忆中的童年”,一盒橘子糖加上增强现实的绘本,在5个月内竟然卖出100万的销量。作为主打怀旧的作品,正确的玩法是:首先放一颗橘子味复古橡皮糖到嘴里,之后拿起手机打开APP,翻开小人书,对着小人书的复古显像管电视,然后恭喜,你已经穿越了。

《那些年那座城》的那张手绘大地图,场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街道。地图中出现的百货大楼、粮油店、综合商店无一不是童年的回忆。街道上出现的人物有上百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手机扫过街道时,会出现自行车铃声,嘈杂的交谈声,学校的下课铃声等。

绘本中出现的不倒翁、铁皮青蛙、红领巾,电视里循环播放着《灌篮高手》、《黑猫警长》、《变形金刚》,嘴里吃着橘子糖,读者的视觉、味觉、听觉和感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都是童年经历过的场景。所有的故事都是创作团队的集体回忆。“飞快的城市变化让人应接不暇。30年可以让一座城市完全变一个样子,我们选了增强现实的技术当作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以自己的家乡淄博作为那座城,希望可以让70后80后们重温那个温暖安逸的年代,曾经充满人气儿,而不是尾气。”主创者之一的王文哲表示。

应用无限

苏图前瞻性地认为,“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界的潜力,在未来应当会运用到各种类型的媒介中,比如贴纸、海报、T恤等等。”他在漫画书发行时,就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增强现实的纹身。

美国漫威漫画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紧身衣,增强现实骑行衣使得它们的漫画粉丝变成自己喜欢的超级英雄。这些服装由座落于爱丁堡的M0rphsuits公司特别定制而成,精心设计的服装使得穿戴者看起来像蜘蛛侠、钢铁侠、死侍、金刚狼和美国队长,而不会像音乐节或是化妆舞会上逗人发笑的角色。

通过前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服装设计师马克・罗伯尔的研发,这套服装集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专利性增强现实效果。“你可以拥有金刚狼艾德曼的合金爪子,发射蜘蛛侠的织网,或者丢出美国队长的盾牌――这一切通过应用程序以及内置的增强现实特征就能实现。想象一下你不仅看起来像钢铁侠,还能够从手掌里释放火的反重力装置,胸部中央拥有发光的方舟反应堆。”

英国企鹅出版社一直是英语世界里出版经典著作的领袖。增强现实技术不仅被这家出版社用在了内容里,还和读者间进行了一些互动式的游戏――书的封面被技术藏,在购买前不用手机识别,无法知道这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还是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

而《南德意志报》作为德国最大的全国性新闻报纸,与慕尼黑的增强现实公司Metaio合作,发行了旗下《星期五》杂志的增强现实版。使用Metaio公司的软件Junaio,可以激活杂志页面上包含的多种增强现实体验,看到交互式的视频。一篇配图短文,一位德国农民站在空旷土地的前面,当你用手机对准这张照片时,照片中原来的空地将被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取代。文章的内容是农民担心国家申办奥运将给农业带来麻烦。杂志的其他增强特性还包括访谈出现了额外的注解,以及通过摄像头最终发现纵横字谜游戏的答案。

对这种创新方式着迷的,还有瑞典艺术家约翰・索恩韦斯特,他将摄影和漫画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效果。他将平淡的照片变成怪诞、诙谐的梦幻城市,将读者带到了他创造出的另一个世界,那里有着许多从来没看过的人、事、物,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

窗口桌前的马克杯,在约翰眼里,有个小小的水手驾驶汽艇,怡然自得地在咖啡池里享受午茶时光。啤酒杯也变成潜水员探险的海洋。观望窗外景色时,突然有个巨大的机器人跑过,也许你没有留意到,但约翰捕捉到它偷跑的瞬间!

或许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版物来说,下一步最需要摆脱的烦恼是,只有借助一副眼镜或是一个手机程序,才能看到奇幻的效果。位于英国伦敦的Studio Convivial公司正让肉眼的可视增强现实书籍成为可能。通过Xbox 360Kinect来捕捉书籍的翻动,然后用投影仪持续地把图片投射到书页上,过程完全不需要笨重的头盔。

上一篇:把好最后一公里的“云”管家 下一篇:行业分析:虚拟现实、海上风电、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