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农村经济增长点

时间:2022-06-14 06:01:03

探求农村经济增长点

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本文立足农机,就此谈点浅见。

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直接作用

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科技的物化和载体,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1、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据测算,一台手扶拖拉机的作业量相当于10个劳动力,机耕比牛耕一亩地少支出30元,一亩稻割、脱要4个工日,而联合收割机每小时可割脱3一5亩,机收比人工收割工效提高几十倍,且每亩少支出50元。

2、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广大农民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从根本上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种水田”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如:机械化肥深施技术,既是一项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又是一项农业生产无害化技术;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产量,从而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

3、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机械精耕细作,是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是改造中低产田,开发农业后备资源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农业茬口劳力紧张矛盾。如1998、1999年我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为解决防汛和“双抢”的劳力矛盾,组织联合收割机会战,确保了防汛、“双抢”两不误。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从而增加了农民收人。如:机械深施化肥较人工抛撒,每亩可节约化肥8一10公斤,增产水稻巧公斤,棉花增产皮棉4.5公斤。我区连续四年组织联合收割机到北方机收小麦,已累计为机手创收200万元。

二、我区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l、现状近几年来,我区农机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机总动力达61.5万千瓦;各类拖拉机29651台;各类配套农机具37413部;机耕率达80%;机排灌率达90%,机收率达8%。但种植业综合农机化水平、机插、机播(抛)和机收水平尚在省均水平以下。

2、对策

(l)确立重点—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200万亩。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因素影响,水稻生产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三弯腰”的人力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人,就必须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我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近几年来,我区以水稻机收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但就水稻生产主要环节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机收来看,除机耕率较高外,其它环节机械化程度尚不高,亚待解决。随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将有一大批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直接带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东至县七里湖乡田多人少,以往每年从望江县请劳力割稻,自机械收割后,每年农民仅此一项就少支出180多万兀。

(2)找准切入点—走水稻生产经营产业化之路基于国情、区情:第一,要完善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第二,要确立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不断增加的农业机械分散在农村千家万户。因此就必须找准水稻生产经营产业化这一切人点,走产业化之路。这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而必然引起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自然规律。水稻生产经营产业化包括种子繁育、生产全程机械化、稻谷烘干、精加工、米制品生产、水稻副产品加工、制成品包装、信息咨询服务和产品销售等。走产业化之路,即把水稻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从外地实践看水稻生产经营产业化有“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带农户”等基本形式。我区东至县已初步形成“协会+农户,’(东至县农机使用者协会)、贵池市在实践“农机+承包大户”等基本形式,朝着水稻生产栽培轻型化、育秧工厂化、品种优质化、收获机械化、用途多样化不懈努力,逐步向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因此,把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与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在生产力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发展机械化;在生产关系上实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相结合,把水稻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综合产业系统,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则在区内一定能逐步形成以水稻生产为基础,以稻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形成农民致富、经济振兴的新格局。从而实现三个转变: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由原粮型向食品加工型转变,由水稻种植小区向产业强区转变。

(3)牢牢把握结合点—农机是农民生产消费与投资致富的结合点市场经济法则告诉我们,经济主体追求的直接目标是利益最大化。由于利益驱动,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不仅是满足自给,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服务,追求更多利益。因此,农机已是农民生产消费与投资致富的结合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导、促进广大农民投资农机。我区东至县七里湖乡两种粮大户袁由理、钱寿祥自筹资金30万元,各购一台日本“洋马”收割机;东流针织厂下岗工人章建国自筹5万元购买一台“路桥”收割机••一全区已有84台大中型、36台小型收割机。机手们在农机部门组织下,“南征北战闯市场,机收服务挣钱忙”。据统计,仅今年全区农民(合股、联户等)购买大中型收割机9台、小型36台、手扶拖拉机8千台(套),总价值达2500万元。大灾之后,能有如此热情和资金投向农机消费,足以证明,只要牢牢把握运用好这一结合点,因势利导,定能拉动、扩大我区农村市场的需求。历史造就了农业机械的不可逆性,农民一旦用上机器再也不愿回到手工劳动时代了。因此,只要依据区情,将“重点、切人点、结合点”有机融合起来,必然会形成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建议

1、各级政府要管好、用好各种农业项目资金。尤其是要加大项目的科技含量。2、制定鼓励农民购买农机的政策、措施。银行、信用社对购买农机的农户能提供短期贷款;财政能给予适当扶持。3、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国家拿钱做示范,农民愿意跟着干”。各级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机化推广经费的投人。4、加强基层乡镇农机、农技服务站建设;加快区内农村机耕道路建设。5、水稻生产经营产业化籍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各业务部门具体实施。

上一篇:民政局医疗救助意见 下一篇:质量兴县暨名牌战略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