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6-14 05:03:24

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建立也负有责任。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者对职业院校德育创新进行了德育教学重要性、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德育教育的意义三方面的思考,形成此文,希望能够为职业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德育创新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方法。我国社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随着经济而来的思想文化的冲击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挑战,同时也要求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创新。

一、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然而任何学校教育都担负着教学生“做人”的责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人们如何生活。因此,职业学校教学效果不应该单纯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上,对于第二种教学效果的达成,只有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实现。

(二)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社会知名度

应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职业学校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私有化。招生、收取学费,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一个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在职业技能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学生普遍素质低,不受招聘单位喜欢,会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低,久而久之,将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反之,德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职业技能还是在品行方面都受到欢迎,学校知名度自然就高,对学校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三)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手段

进行德育教育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但并不代表教育效果的流通是单向的。许多教学研究对教师的职业效能进行探索,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受到学生表现的影响。因此,职业学校进行德育,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帮助。

二、德育创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平均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处在青春期的中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人格都处于发展的波动期。传统的德育教育重视“理论”的灌输,实际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不大。创新的德育教育通过直击学生心理的方法,选取生活的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更贴近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因此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很明显的效果。

(二)使学生对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职业学校学生多是在初中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能力较低或者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才选择进行职业技术学习的,因此这部分学生普遍的特点是“不喜欢学习”。据心理学研究结果,态度的改变受个体价值观和权威他人的影响,在学习中,权威他人即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对事物产生客观的态度,那么,有效的德育教育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而由于德育教育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那么教师作为“权威他人”,也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促进作用。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最终影响,是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的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更重视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选取教学素材,而在教学方法上面,除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之外,以课堂形式展开的德育教育更重视“感受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创新的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通过教育,学生能够预先对涉及到道德和法律的各种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在步入社会之后也不至于对社会现实手足无措。

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创新发展的意义

(一)是“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

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创新,是“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表现在:德育教育的过程是从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的,而德育教育的结果又对教学本身起着各方面的促进左右,这与人本教育要求从“尊重教学实际、关注学生需要”的角度来实施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另外,德育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人本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致的。

(二)是职业学校实现社会职能的表现

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创新发展,是职业学校实现社会职能的表现,是因为职业学校的社会职能在于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人。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帮助,还应该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作用,简言之,就是成为高素质的公民。观察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效果,不难发现,身心健康、对生活有追求、有目标的高级技术工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正是职业学校社会职能的完全体现。

(三)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公民思想水平发展、国家精神面貌提升的主要手段,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必须进行的国家建设事业。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就是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公民,其基本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起点和可能实现的高度都有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开展,能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的社会声誉、学校教育的主体和课堂教学发展都十分重要。德育教育创新不仅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创新的德育教育也为学生面对纷杂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的德育教育,不仅是人本教育的积极体现,也是职业院校发挥社会职能、帮助进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彭 瑾.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理性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2]王 凌.关于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04).

[3]唐翠华.职业院校的鱼创新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2010(07).

[4]尹秋文.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习研究),2006:(07).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人性化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