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6-14 04:23:18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的思考

“政务云”是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的产物,通过对政府服务流程、政务数据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进行精简、优化、整合,打造出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服务的基础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撑“政务云”提供服务的政务数据资源,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已成为未来“政务云”发展的必然趋势。

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是扬州市政府于2011年,率先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启动建设的“政务云”工程。作为扬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石,云计算中心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理念,统一机房环境、统一政务网络、统一系统软硬件、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运行维护、统一安全保障,整合共享了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地理信息、金融税收统计和信用),打造了四大应用支撑平台(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城市运行监管和产业发展),已成为扬州市政府的基础设施管理中心、电子政务服务中心、信息资源交换中心、数据存储备份中心和信息安全保障中心。

扬州市“政务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大数据基础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物理级服务能力还需完善。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现有架构的数据处理能力,严重依赖于物理服务器的性能,政务数据存储方式单一,支持的数据类型较少。面对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接入,对云计算中心的数据存储能力、处理能力、交换能力及数据挖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有“政务云”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平台级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面向应用层的服务,只覆盖了扬州市政府的基础性政务应用,如网站群、协同办公等,以及部分市直部门业务应用,没能实现“全覆盖”,导致未纳入的政务应用的数据资源,也难以统一归集共享。同时有部分中间件、数据库和备份等“政务云”支撑软件,严重依赖国外主流商业软件,国产化率较低,采购许可证、软件后期维护等费用,变相提高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对政务应用系统未做到深度整合,数据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规范,未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整合的广度还需延伸,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进度相对滞后,目前扬州全市6个县(市、区)仅整合了其中2个;市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涉税数据、信用数据、处罚许可数据等政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未能实现扬州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内的所有数据共享。整合的深度还需挖掘,扬州市虽然所有新建信息化项目,均被要求建设在市“政务云”之上,但对部门已有业务系统的整合进展缓慢,因此实现已建系统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是下一步提升数据资源深度整合共享的关键。

应用安全防护措施有待完善

政务云终端防护还需加强。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虽然在互联网出口架设了入侵防御、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形成了较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但在内部政务网上,如“政务云”平台上各应用系统间、各部门网络接入口等区域的安全防护还需要再完善,例如对已接入的终端设备采用相应级别的安全防护策略,这项工作是下一步提升整个“政务云”安全性、稳定性的关键。

统一等级保护工作急需落实。等级保护是按照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机制。根据不同应用系统,制定相应的等保级别,由云计算中心统一来实施,整合并最大化利用安全防护资源,是“政务云”安全防护工作的保障。统一“政务云”上各应用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可以减少重复性投资,提高安全防护工作效率,但目前该项目刚刚立项,尚未落地实施,也未能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运行维护和管理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通过本地化、专业、7*24小时的运维保障机制,已稳定运行近5年时间。但由于缺乏相应奖惩激励措施,导致“政务云”提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对响应及时性、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进行量化和考核,亟待研究。

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颇高。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的运维工作十分依赖有充足经验的“老师傅”。从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到数据库、业务系统等应用软件,都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熟练,对运维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大数据大有可为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在从海量的复杂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快的分析、更准确的分析预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服务民生、治理社会、发展产业。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作为全市“政务云”的技术支撑,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处理分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等服务能力。

强化“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云计算支撑服务能力

构建分布式处理框架。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构建分布式存储,提高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储效率;引入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构建服务器的分布式集群架构,提高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并行计算能力和可扩展性。

推进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启动市政府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统筹市、县信息化联动发展,建设覆盖县(市、区)及所属部门、乡镇(街办)、村(社区)的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市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信息化应用的一贯到底。

规划“政务云”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

完善数据共享交Q平台。整合升级现有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根据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对全市政务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加工,实现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信息承载服务和数据交换服务等;增加和完善主题数据库,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统计、计生、税务、财政收支、民生等各类主题数据的深度共享,为“政务云”上的应用提供公共数据库服务。

建设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平台。研究扬州市“政务云”大数据的信息架构,构建通用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平台,提供“大数据”服务,各部门通过配置即可搭建适用于本部门业务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并可基于标准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

建设“扬州市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目前国家正在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示范区,江苏省将以智慧城市和工业大数据为侧重进行申报。P州市紧盯示范区建设,成立大数据研究院扬州分院及政务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典型应用,探索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机制及规范并向全国推广应用,将扬州市建成政务大数据应用的先导区、示范区。

建设政务大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扬州市将围绕“两化”融合,推进服务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和计划,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政务数据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选择重点行业及民生领域,开展基于扬州市“政务云”的大数据示范应用,推动专业化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发展,提高大数据行业应用能力。

完善“政务云”安全保护体系,提升云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政务云安全支撑能力。在继续做好扬州市“政务云”边界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可以有效隔离“政务云”内部非法访问和攻击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和主动防范能力,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对扬州市“政务云”上各应用定期开展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各信息系统满足相应等级要求,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统筹规划机房容灾建设。以自建、共建或租用共享灾备等方式统筹规划容灾建设,采取两地三中心的容灾模式,将主数据中心的关键业务数据实时同步到同城灾备中心,确保“政务云”的数据安全。

优化“政务云”运维管理机制,提升运维服务能力

制订“政务云”运维管理办法。应明确规定“政务云”的责任部门、承建者、用户部门等各方具体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机制、运维资金保障、资产管理制度、标准服务流程等,以保证“政务云”的序利用和平稳运行。

建立“政务云”运维服务团队。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服务团队,熟悉云计算平台软硬件设备,具备快速学习和快速响应能力,善于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为“政务网”用户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服务。

探索“政务云”服务外包模式。将专业的“政务网”运维工作交由专业公司操作,将机构自身从繁琐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业务本身,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并通过外包商专业化的服务和先进技术、项目管理专长与优势,提升“政务云”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效能。

(作者单位: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上一篇:An Analysis on Teaching Models in Middle Sc... 下一篇:试论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