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虚火,要三昧真火

时间:2022-06-14 02:54:28

摘 要

当前,学校生涯教育热潮涌现,学界热衷于形而上的对各类生涯教育理念的臧否,基础教育界则聚焦于形而下的多样技术工具的引进、多种项目活动的实施。面对热潮,学校生涯教育应从内容、手段和管理三个维度,点燃未来、科技和博弈三昧真火。

关 键 词

生涯教育;学生发展指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4

随着学界对核心素养及学生发展指导的“鼓与呼”,广大中小学校纷纷“起而行”。学校是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场域,学校生涯教育理应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路径。于是学校生涯教育热潮涌现,学界热衷于形而上的对各类生涯教育理念的臧否,基础教育界则聚焦形而下的多样技术工具的引进、多种项目活动的实施。一时之间,人人都是弄潮儿。

但不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学界的理论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关注眼前多,高瞻远瞩少;坐而论道多,起而行之少;纸上谈兵多,具体操作少;形式建议多,实际效果少;单一评价多,综合考量少。如:有的研究从理论、理念、制度、内容、模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设计,但只立足于当前教育,而对未来的职业观、人才观和具体的操作避而不谈;而在一线学校,大多偏向由学校邀请不同职业的代表担任导师,利用讲解或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介绍职业特点和要求,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能力对职业作出意向选择。但这种方法受时间场地等客观条件和讲解者主观条件等的限制,学生难以对相关职业甚至更多职业有系统认识。而在生涯教育的评价上,有的学校只重视理论课后学生自己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对象较为单一,评价不全面客观,既没能在职前充分征求学生、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意见,也没能在职后听取学生、领导、同事、用人单位的意见等。

眼光不够长远,视野有所局限,思维比较僵化,行动必然落伍。对当前人类社会环境判断不足,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教育认识不足,用“现在”的眼睛去窥探“未来”,没有关注到学校生涯教育的对象是走向未来的“人”……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生涯教育研究的思路被桎梏,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格局难以打开。

人发展的本质是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生活空间,受生活空间各要素的影响。正因如此,人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围棋国手柯洁在公开比赛中败于“阿尔法狗”之后,许多人才猛然发现,未来已来!当我们陶醉于“摩尔定律”和“超越摩尔定律”带来的人类智慧推动电脑“升级换代”的时,却忽略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加速量变”。对未来如何认识?仅仅“人工智能”“基因改造”“大数据”等几个关键词就已经让我们觉得人类的未来扑朔迷离。作为发展人最重要的场域之一,学校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尽好本分,不辱使命?学校的生涯教育如何为未来的教育和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笔者认为,学校生涯教育不仅要“热”,而且要更“热”,但前提是不玩虚火,要烧就烧“三昧真火”:在科技已经改变了现在和未来的大背景下,学校生涯教育需要一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冲出“象牙塔”,从内容、手段和管理三个维度,点燃未来之火,c燃科技之火,点燃博弈之火。

一、点燃未来之火

学校生涯教育要点燃未来之火,是说要站在未来的制高点,用未来的眼光指引学校生涯教育,而不是只盯着眼下。这就需要我们更新几种观念。

(一)未来的职业观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不用说很久,单是三年前的普通老百姓,就想不到今天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打车服务。科技改变未来,也改变未来的职业。未来的职业,必将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可以确定的是,大量现有职业将会消失,而可能出现的新职业,也许是我们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不仅如此,未来更换职业的频率将比现在更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未来的职业对人的专业技能将有更高的要求(低要求的职业“早已”被人工智能取代),使得不能胜任的人面临失业再就业的困扰;另一方面则是人对体验丰富人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更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死守一份职业而愿意尝试不同职业带来的挑战与精彩。既然完全无法想象未来的职业,既然胜任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能力,那么,采用课堂讲解和座谈会的形式来开展的生涯教育,能有多大的作用?

现在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作能力上的储备,就需要站上未来的制高点。“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而不是贸然进入由计算机设定好规则的赛场中。”[1]既然“这世界变化太快,我要比它更快”,生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某些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上的传授和培养,而是要更着眼于脑力(尤其是想象力)的多维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等与意志力而非智力有关的词汇应该成为学校生涯教育内容的关键词。

(二)未来的人才观

目前的学校生涯教育,普遍倡导以生为本,这固然没有错。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将很难保证生涯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在笔者看来,学校生涯教育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作为“人”的需求,也要进行必要的具体指导和宏观调控,从人类、国家、社会的层面对生涯教育予以方向性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人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还有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机器。从全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层面来看,从“人”的尊严和幸福层面来看,学校生涯教育不能“随缘”,而应该在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方面有所侧重,培养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未来的学校观

长期以来,学校办学呈现出较为封闭的形态,过于强调教学与管理,学习生活成为学生主要的公共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困扰。无论教育者如何表白“把学生捧在手掌心上”“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都容易被批评“眼里没有学生”“工具化”“把学生当做‘符号’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前,把门完全打开,把“大社会”引进学校还存在许多困难。而生涯教育的方兴未艾,既是教育自我优化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学校自我优化发展的新机遇。

上一篇:铁路货运在全程物流服务下的流程设计 下一篇:品德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