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4-03 09:06:00

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本文拟回顾“化学平衡移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真正将教学过程回归本真,走到质朴唯美的教育发展道路上来,抓住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

关键词:平衡;实验;目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3单元.经过《必修2》以及《化学反应原理》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以及化学平衡常数;本节课着重研究改变条件对可逆反应的影响,来认识平衡移动的过程,并且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对生活和生产很多实际的应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平衡移动有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平衡移动的理解.为化学2(必修)中的电解质溶液知识、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打基础.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阶段承上启下,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确立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确立了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及平衡移动原理外,通过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对平衡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法,通过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平衡的知识,对化学平衡状态能够进行判断,并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考虑到本单元内容结束后,书本知识虽完成,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图像、等效平衡、工业应用等较多内容,而且相对难度较大,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宜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建立学生明晰的思维过程.故本单元书本知识设计1课时,旨在建立学生对平衡移动基本内容的知识框架.在后续教学中,将进行“工业应用”、“图像专题”、“等效平衡”等内容的教学,把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落实得更加科学和深刻.

四、课堂学习

结合这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如图1:

五、课堂小结

本教学过程采用活动单模式,利用问题驱动,多个认知冲突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体现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多个环节,分设多个教学目标,以目标教学引导教与学过程,通过学生对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的讨论,掌握平衡移铀枷耄最终得到勒夏特列原理,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遵从学生认知习惯,本课时尽量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讲问题,最后留下教材第页“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的思考题,引发学生综合思考,为接下来学习做好铺垫,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六、课堂教学启示

1. 彰显学科思想

本节内容对知识技能要求较高,知识容量也大,主要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普遍原理的认识,突出学科思想.教学设计在“变”上做足了文章,理解移动,认识存在“变”的内在原因,从本质上理解平衡移动思想,速率的不同是造成移动的根本原因,培养从速率变化推断平衡移动的思维方法,形成速率改变引发移动、移动建立新平衡的基本化学观点.灵活利用模型,从表面到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平衡思想的魅力.

2. 突出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学科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内化.本节教学设计流程清晰,从外在到本质,从现象到规律,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引导学生前行的过程.经历了“平衡移动平衡”的“特殊问题普遍规律具体应用”的学习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在学校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当它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应当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本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研究催化剂对平衡影响时采用讨论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同等速率变化,平衡如何变化呢?形式新颖,互动高涨,让学生在思维的冲突碰撞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分析思考的乐趣,又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需要.

3. 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

兴趣时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兴趣本节课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实验教学、Prezi课件、讨论教学、活动单模式等.但是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启发思考才是关键.

化学教学当回归本质,形式模式不重要,教师若一味地追求进度和课堂效率,只重视应试技巧,课堂之上只注意教学花样,反而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兴趣缺乏耐心,忽略了此刻化学对学生而言已经渐行渐远的事实,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缺失成了化学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及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综合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2)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3)探索创造性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节课努力去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激发自我思考能力并注意创造力培养.笔者认为教学改革只是过程,提升教学品质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抛弃粉饰的痕迹,追求背后的自然美丽,这才是核心所在,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改革,而是为了让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让师生的生活和生命因为课堂教学而更加愉悦和充实.教育永远在路上,要淡化一切改革的手段与工具,真正立足于课程教学的本质,让课堂教学改革走在自然本真唯美的路上.

上一篇:河北省下岗人员创业中的障碍和对策 下一篇:P―LTE宽带系统:智慧融合系统的核心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