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作品的哲学思想探析

时间:2022-06-14 01:05:57

加缪作品的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加缪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尼采、萨特的影响。加缪以虚无主义为哲学开端,提出了直面荒谬,超越虚无的观点,从中体现出他的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对加缪的几部代表作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人道主义三个角度,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探析。

关键词:加缪;虚无主义;存在主义;人道主义

加缪的文学作品对20世纪的西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称加缪“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尽管加缪的文学成就普遍为人所熟知的,然而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却少有人提及。加缪的哲学思想常常与文学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中表现出他对感性生活的哲学体悟。作为哲学家,加缪的思想主要揭示了世界荒谬的本质,体现了他对人类的关注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重视人的价值、打破神学与社会习俗的束缚,宣扬自由的观念。

一、加缪对尼采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哲学家,加缪的思想受尼采的影响最大。尼采在《反抗者》中,专门用一节内容来讲述“尼采和虚无主义”。尼采与加缪哲学思想的起点都是虚无主义,同时他们试图与虚无主义对立,寻求超越虚无主义的方法。“加缪和尼采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探讨:当人无可挽回地遭受虚无主义的时候,人有无出路,出路何在。他们两人的答案是相同的:直面虚无。”然而在直面虚无主义时,尼采和加缪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了”的著名论断,从“强权意志”、“价值重估”、“永恒轮回”三个角度出发,选择了“狄奥尼索斯”式的“超人”,来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习俗体系。“他逃出上帝的监牢之后,首先所念及的是建立历史与理性的监牢,从而完成了对虚无主义的乔装打扮与认可,而尼采则声称战胜了虚无主义。”加缪则对这种“强权意志”和“超人主义”持反对的看法。在加缪看来,“超人”是一种贵族权利的表现,掌握着人类的生杀大权、发动战争和征服的能力,这只是权利的交替,对人类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加缪认为超越虚无主义需要与荒谬共存,在《卡里古拉》中提出“节制”的观念,在《西西弗神话》中提出“反抗”的观念,在《地狱中的普罗米修斯》中提出“忏悔”的观点,通过这三点实现超越虚无主义。“西西弗斯”则是与荒谬共存的代表人物。

二、存在主义

加缪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存在主义,然而在面对“荒谬”与“反抗”的不同态度中,加缪体现出了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同的地方。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主的主观经验,指出人存在的意义不能通过理性思考得到答案。在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与《局外人》中,主人公都是通过坚持自我的精神与感受来反抗“荒谬”,从而体会到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最著名的论断即是“存在先于本质”与“自由与选择”。萨特形容真实的“存在”就是“自在”———有意识、有自由及自决的人生,崇尚“绝对自由”,不被自由之外任何东西限制。然而加缪认为,正是荒谬“打消了我活的永恒自由的一切可能性。”在对“自由”的看法上,加缪“所坚持的是行动自由和激励我们获取行动自由的那种东西。”而萨特向往却的是“绝对自由”———自由与选择。认为如果要实现自我的自由,就一定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从而提出了“他人即地狱”的观点。加缪文学中常出现的“荒谬”思想,是其被归为存在主义的依据,然而正这种“荒谬”,同时也可以用来区分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加缪的“人道主义”。加缪认为,荒谬是一种理性的特殊存在状态,然而萨特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用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加缪认为在荒谬面前,人们应该保持清醒的态度,因为清醒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和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因此,理性与非理性是区分加缪与萨特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加缪从人与世界既定的荒谬关系出发,探索处于理性的特殊存在状态中的出路,赋予荒谬人以现实实践的反抗精神……探索在现实行动中将反抗作为人根本的存在方式的进程。”加缪和萨特都在“荒谬”中提出“反抗”,加缪的哲学思想更多地来源于感性生活,因此他所提出的“反抗”更强调精神上的反抗。而萨特作为哲学家,更强调理论上的荒谬与行动上的反抗。

三、人道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认为,人的存在是由自己塑造自己。先有存在,之后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付出行动实现,他才是那样的人。然而加缪的人道主义,是由“荒诞”、“反抗”、“自由”构成,从而可以体现出加缪对人的关怀与对人尊严问题的关注。加缪认为超越虚无主义应该落在人的身上,“需要重新建立对人,对自然的世俗生活的信仰才能真正走出虚无主义的阴霾。这种对自然人的信仰就是从古希腊传承下来的人道主义,专注于人的现世世俗生活。”在《局外人》这部小说中,通过默尓索被以“道德”的罪名而判处死刑这件事情,展现出一个荒谬的世界。默尓索用自己对真实精神的坚持,无声地反抗眼前的荒谬,从而获得思想意识上的自由。加缪通过对默尓索形象———“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的塑造,表现出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实精神的赞美。这是加缪从个人的感性生活出发而具有的独特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人的一种大爱情怀。二战后的法国人民陷入一片恐慌与迷茫之中,加缪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将自己的哲学思想注入衰竭的社会精神中。加缪让人们于痛苦中寻找幸福,直面荒诞,热爱生活,重视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它抚平了战后人们心理的创伤,让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于现世来说,也给人与世界始终存在的断层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式,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司玉兰.荒漠中的人如何生存[D].西南大学,2010.

[2][法]加缪著,丁世中等译.加缪全集(散文卷Ⅰ)[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李元.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法]加缪,杜小真译.西西弗斯的神话[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李元.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潘丹丹.加缪作品中的世俗生活研究———以尼采对日神、酒神的解读为据[D].安徽大学,2013.

作者:张恬

上一篇:男现状及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 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哲学审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