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14 11:38:09

论山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的山地、高原、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0%,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程度不高是其共同的特点。在山地发展区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对相关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互动机制,通过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此进程中的作用来推进两者协调进行。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镇4E;农业经济;山地地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着广袤的山地丘陵,那里物产资源丰富,同时,那里的发展相对落后,“三农”问题突出。如何在山地发展区域经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国家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心。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建立,解决这个问题也更加迫切。

一、山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现状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是解决城乡统筹的关节点”。山地具有的要素禀赋有的不是很突出,因为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原因,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产业几乎没有,中小企业作为区域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的主体的状况远未实现,不象特色经济主产区可通过特色农产品等大宗产品产业化使经济发展提速。而资源开发处于初级产品供应,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没有形成,又使山地经济发展活力更低。

小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转移的基本出路,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步骤,但山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也存在问题。它不如平原地区,城镇发展相对落后,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十分有限,因为交通不便利,交换的成本高,城镇之间联系很松散。当然,这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相一致。

二、发展的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

发展潜力一般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个是不可变因素,如自然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等,这些因素具有不可流动性和变更性;另一个是可变因素,如资本、劳动力素质和教育水平等,这些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高。另外,非经济因素影响往往大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关因素既独立作用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又和其他因素一起协同发挥效应。在所有因素中,体制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将要实行的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就是要打破旧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城镇化,但是归根截底影响到体制、政策变更的还是认识与观念因素的作用,这就是多种因素协同效应的体现。

山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可通过可变因素(如资本、劳动力素质和教育水平等)的发展和对不可变因素(如自然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等)的利用和改造来提高。单从山地区域经济来讲,山地区域经济并不是没有优势可言,没有潜力可挖。例如逐步消除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源匮乏的二元对立结构,我们可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提高科技、信息、人才、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因此,山地区域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增加或引入的要素特别是可变要素在山地收益率较以前、甚至较其他地方有所提高,通过要素量与质的变化,尽可能挖掘山地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三、山地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产业集聚是城镇化进程的内驱力”,小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协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水平。因此,解决山地城镇化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以产业集聚为内容的区域经济的发展。

实现山地产业集聚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山地资源丰富,靠林业开发,虽然潜力较大,但是林业开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不仅投入、来源,而且产出、消化问题都极难解决,因而也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因此,山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得从工业上取得突破,尤其要从产业多样化上取得突破。这个非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当地农业或其它特色行业的区域经济为基础,因为这是这些地区可以拿得出手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东西。同时,不能拘泥于资源优势,要合理引导新资源和相关资源的再开发,开辟现有资源开发产品的新思路、新创意。政府应及早在企业集群发展中准确定位,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工业化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型和资源矿产开发型),选择其一来作为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尽早确定龙头产业带动下的特色产业带,加快相关小企业群体的培植,加快产业分工及产业链的形成,才能避免低效重复竞争,实现区域经济对资源的连续开发,实现城镇化的功能性差异,在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中使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形成,才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山地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城镇化可以促进要素积聚,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因此,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城镇基础设施、城镇环境建设落后,不管是交通还是电力、通讯,都对外缺乏吸引力。因为物流及信息流不畅通,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反过来对内也缺乏带动力,使区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因此也延缓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政府应成为山地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推手

政府的作用是提高前述因素带来的效率或减少前述因素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促进城镇化进程的自然演进。政府管理的目标是尽量消除负面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决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判断标准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听取多方面意见,尽量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提高决策的满意程度,从而也提高决策水平。

前面说的我们可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激发和引导,取决于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将人才引进来并且对管理思想、技术特征进行消化吸收。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可变因素的发展和对不可变因素的利用、改造的一个方面。

上一篇:大型基建工程的材料供应模式研究 下一篇:佐藤春夫和郁达夫文学作品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