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6-14 11:31:18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60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结果 治疗组的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9.97±0.34)mm/5 min和(9.65±0.26)s,而对照组分别为(10.40±0.16)mm/5 min和(10.86±0.83)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7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80-03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在1/3左右[1]。翼状胬肉是一种与过度紫外线照射有关的侵入性、炎症性和增生性眼表疾病,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均发生于老年人群体[2]。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高复发率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眼科学工作者,局部使用丝裂霉素、自体结膜移植、β射线照射、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可以减少胬肉的复发[3-4]。其中,角膜上皮干细胞位于角膜缘,角膜上皮病变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不足而引起的。为此,本研究探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58.62±10.52)岁;病程1~30年,平均(4.56±0.11)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初发性翼状胬肉(胬肉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扩张充血的血管);单眼发病;无严重并发症与精神疾病;患者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开睑器撑开眼睑,夹住胬肉头部,从其边缘外0.5 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将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分离到角膜缘;剪开胬肉体两侧球结膜,分离角巩膜缘处的粘连,钝性分离巩膜上组织;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直达半月皱襞;巩膜面进行止血,对表面进行仔细刮切;将切除后的结膜缘间断缝合于角巩膜缘外2~4 mm的巩膜面,使部分巩膜面暴露。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包术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从同侧术眼的颞上方角膜缘剖切一带有0.5~1.0 mm宽的浅板层透明角膜和3.0 mm宽的表层球结膜上皮植片。分离至角膜缘继续向前进入透明区0.5~1 mm,将其剪切成移植片。将移植片平铺于巩膜裸区,确保供区的角膜缘与缺损区的角膜缘相对吻合,用10-0尼龙线与四周结膜作间断缝合。术后于移植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20 000 U地塞米松,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天换药1次,2周后拆除缝线。

1.4 临床评价标准

痊愈: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有效:结膜平整基本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基本覆盖,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AS 1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疗效的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

治疗组的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9.97±0.34)mm/5 min和(9.65±0.26)s,而对照组分别为(10.40±0.16)mm/5 min和(10.86±0.83)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是一种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生长的结膜纤维血管增生组织病变。翼状胬肉复杂的病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5]。目前普遍认为翼状胬肉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在紫外线照射下,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身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激活肥大细胞并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参与新生血管形成[6]。有调查显示,某地区的翼状胬肉发病率高达29%,其中城市的发病率低于农村[7]。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目的就是在睑裂区重建角膜缘干细胞,恢复角膜缘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防止复发。多采用单纯局部切除,但是因组织的修复反应,易出现异常愈合,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8]。角膜缘干细胞可以自行繁殖,通过培养,分裂形成组成角膜的上皮细胞。在组织损伤或发生相关疾病时干细胞的增殖力提高,以补偿组织修复的需要。正常状态下干细胞活动相对静止,阻止了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长入角膜。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手术中,首先采集少量来自患者健康眼睛的角膜缘干细胞,这一操作不会对其视力造成损伤。干细胞培养一般只需要15 d左右,然后通过实验室培养出足够用来移植的数量,最后移植到患病的另一只眼睛上,让其自然“生长”,修复角膜,帮助患者恢复视力[9]。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

泪膜破裂时间是临床上直接检查泪膜情况的一项指标,指第1次完全瞬目到泪膜上出现第1个干燥斑的时间。翼状胬肉能导致泪膜破裂时间的延长与泪液分泌的增加,从而使得眼泪的分泌出现障碍,导致“泪流不止”,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9.97±0.34)mm/5 min和(9.65±0.26)s,而对照组分别为(10.40±0.16)mm/5 min和(10.86±0.83)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利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志崇.双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3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31):34-35.

[2] 贾汝福,黄玉华,白洪敏.手术患者护理需求规律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36(2):45.

[3] 姜方义,徐永根.翼状胬肉术中丝裂霉素C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1):34-35.

[4] 刘风阁,郭向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52-153.

[5] 高玫蕊,葛胜利,常佩香.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6(8):1266-1267.

[6] 李汉林,周琼,刘永琰.翼状胬肉不同术式预防复发的对比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12(30):963-965.

[7] Tsoi VL,Hill KE,Carlson NG,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evidence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nitrotyrosine in a case of clinically isolated optic neuritis[J].J Neuro Ophthalmol,2006,26(2):87-94.

[8] 杨文蕾,张琳.翼状胬肉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6(28):739-742.

[9] SeoKY,Chung SH,Lee JH,et al.Regulation of membrane-associated mucins in the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by dexamethasone[J].Cornea,2007,26(6):709-714.

(收稿日期:2013-09-09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行为方式重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 下一篇:后路270减压重建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