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花都盛情开放

时间:2022-06-14 11:08:22

一、摸清情况,分类排除

要帮助、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摸清情况,详细了解“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分类排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有成效。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健康影视、网络的影响;家庭物质条件优越,家长过分溺爱;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现代家庭的单亲现象、离婚、再婚现象等等。作为教师,在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时,要及时通过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或通过侧面了解、和孩子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学困”的原因,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等,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逐步排除学生“学困”的障碍。

二、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进行跟踪教育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进行周期性的跟踪帮助、教育。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列出每位“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写出每位“学困生”的现实表现,差在哪里,造成差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对每位“学困生”定出帮助、转化个案,拟出转化措施,然后在逐周落实措施,并把 家访、谈心、辅导、鼓励、教育及转化登记在个案表中,期中一小结,期终一总结,分析那些缺点已经转化,哪些有好转,哪些应今后再努力。

三、落实帮教措施,努力转化“学困生”

1、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1)要教“学困生”学会学习。要“学会学习”,就要保证把观念、情志、认知、创造等方面融构成一个支持的整体。使学生认识到应该有终生学习的观念,为自己的一生负责;应该有认真的品质,刻苦的意志和协作的精神;应该有主动认知的动力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应该有独立的见解及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走出“学习困难”。

(2)对“学困生”坚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样样都差,虽然有的学习成绩差,但擅长文体;有的学习习惯差,但劳动积极,肯为班级做事.作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多谈心,多鼓励,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要深信学生的可塑性强,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随时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与欲,增强自信心。

(3)教给“学困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障碍。部分学生在记忆,抽象思维,阅读和写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在于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能力差带来的学习障碍。因此,要十分重视“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但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强化记忆、思维、阅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一笔人生财富。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有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困生”落实每天的学习、复习工作,要当天完成当天的作业,引导学生向主动、积极的良好方面发展。

(5)建立因材施教的弹性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如果让他们总是达不到目标要求,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能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即弹性教学目标,允许在不同起跑线起步,也允许达到不同的终点,只要对学生本人来说,是进步了,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2、开展 “一帮一” 班级结对子的学习竞赛。班集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借助集体的力量开展“一帮一”学习竞赛对班级整体班风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是:班级按照具体情况安排一名优秀生带一名“学困生”,组成“一帮一”。课外一起读书,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活动,优秀生负责指导“学困生”的学习、辅导作业,检查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班里各个“一帮一”小组以每学月为一个小段进行比赛,评比。对于小组有进步的要进行通报表扬鼓励。期末进行总结,对进步叫大的“学困生”实行“进步奖“,对帮、带的优秀生则给予“最佳助人奖”。

3.对学困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学困生觉得自己成绩差,什么事都不如别人,内心相当苦恼,因此,我们教师对学困生决不能雪上加霜,一棍打死,而是应该满腔热情,鼓励再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加倍努力,走向成功。上课时,我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总爱把一些题目给他们回答或练习,不管他们做得怎样,我都给予肯定。“不错”、“很好”、“回答很有道理”,这些话语我经常对他们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每当批改作业时,我特别留心批改,并作好作业情况记录。课后针对各种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缩短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迎头赶上。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4)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实践证明,对学困生坚持少批评,多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学生最熟悉的人。家校联系是家长和老师交换学生在家校表现情况最便的途径,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为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教育提供依据,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单位: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自信造就精彩 下一篇: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