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14 10:14:30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在建构主义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使教学内容得以更高效、更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化的支柱。教师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达到超越时空、再现意境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意境非常美,再配以相应的电教手段,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灵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如古诗《小池》、《鹿砦》等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好资源。教学时,先让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写一写古诗描绘的景象,也就是把古诗转换成现代语言文字,描绘出美丽的画面。学生写道:“树林里非常安静,树木好像都睡着了。一缕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照在青苔上,给树林增添了一份温暖。远处是一座座高耸的山,山上满是绿绿的小草和树木。整座山成为绿色的海洋。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呀!”然后,我又用课件出示了《鹿砦》描绘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修改习作,使学生的想象得以充分培养。

2.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经典,感受英雄形象

教材配套光盘是教师的好帮手,很多内容更是课本知识的有效补充。如《七律・长征》这首诗高度精练,但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而光盘中增添了《巧夺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个电影片段,是红军长征中的典型事件。通过红色经典的生动再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3.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3.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实物或图画,在字形变化上加以指导。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方块图形的特点。可以说,每个汉字都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能促进想象,容易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教学生字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所要学习的字旁配上有关实物或动画,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象形文字,还通过动画介绍它的演变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如教学生认识“休”字时,在PPT课件中插入一个人靠着一棵树休息的画面,学生一看便明白了;教学生认识“看”字时,上面是手,下面是目,“用手遮目”而“看”,学生一看就明白,一想就清楚,抽象的汉字和形象的事物相联系,记忆起来轻松多了。

3.2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熟字增减部首记忆字形。不少汉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换部首又变成另一个新字,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某一个字是怎样由另一个字加、减或换部首得到的,让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对熟字加加减减。例如:“丁”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打、盯、订、钉等;“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请、情、清、晴、睛等。

4.利用信息技术,重视语文课上的师生交流

语文课堂上,由于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传统师生互动转变成人机交流。然而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能教师的一声鼓励、一个微笑都能达到很强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师生交流的魅力所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以运用的,教师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无论怎样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都不能忽略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决不能让学生面对冰冷的机器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方式。

5.作文教学中要加大运用多媒体

让写作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理解题目含义,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写作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作文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以图画展示、场景演示、音效模拟等方式创设情境,真正缩短写作对象与小学生认知之问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表达欲望,从而破解小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立意不高的问题。例如,作文题“小蒲公英离开妈妈以后……”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蒲公英,也不知道这个作文题想要表达什么含义,所以写作时一片茫然。教师可以播放图片或者动画视频:蒲公英与妈妈相亲相爱,有一天,春风拂过,蒲公英飘飘扬扬,远离家乡,随风而去,与妈妈挥手告别……同时,教师要对图片或者视频加以文本语言讲解,双管齐下。学生细致地观察生动的画面,展开联想和合理想象,作文立意就能衍生出至少三种思路,比如人生贵在漂泊,母与子,儿行千里母担忧等。

6.教师要注意检测软件设备,保障正常运行

教师需检测教学所需软件工具能否正常运行,计算机上是否有支持自己课件的软件。例如,如果教师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那么须保障电脑中装有Xtras插件等。最后,还要注意教师制作课件的软件工具可能会与播放课件的软件之间不兼容,所以教师要提前调试,这是课前必需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个环节,难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教学顺利开展。课前对所需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测,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环节,这是广大教师备课时谨慎考虑、平时上课却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很多老师认为课前准备花费时间,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课前几分钟的检测往往可以为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添翼护航。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下一篇:兴趣引领,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