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4 10:07:2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应用口服地芬多尼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中风;眩晕;临床观察;小柴胡汤加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51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中风后引发眩晕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为内耳迷路积水,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减弱、恶心、发作性眩晕和耳鸣等。如患者为轻度眩晕, 可通过闭目休息缓解;如患者为重度眩晕, 伴有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给予合理的治疗[1]。本院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4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8.6~76.3岁, 平均年龄(58.4±4.3)岁;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9.2~75.8岁, 平均年龄(58.6±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后眩晕的诊断标准, 被确诊为中风后眩晕患者。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地芬尼多片, 每天给予患者3次口服地芬尼多片, 每次口服剂量为25 mg, 1个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组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主方为:枸杞、黄芪、党参、龙胆草、川芎和栀子各10 g, 熟地黄、赤芍各5 g, 生姜、桃仁各8 g, 柴胡15 g。应用过程中,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对药方进行辨证加减。每天可煎制汤剂100 ml, 分2次服用, 治疗疗程同对照组为1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治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头部仍具昏沉感, 但无旋转感, 可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 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存在旋转感, 对正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无效: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 眩晕是一项比较常见的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病情反复, 主要是指患者眼前发黑、视物时昏花, 并且可以感觉到外界景物和身体的旋转晃动, 站立比较困难的一种现象。如患者眩晕比较轻, 可通过闭目缓解症状可消失;如患者眩晕比较严重, 会产生晕船感, 并且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中风后, 因为高血脂或者脑动脉硬化, 很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的现象, 因此会造成患者出现眩晕症状。 中医认为, 发生眩晕的主要原因为肝伤导致疏泄失常气郁犯上, 脾虚不运而生痰所致。该类疾病的主因为痰, 但外因为气机升降失常。因此, 中医眩晕治疗过程中, 主要进行健脾疏肝治疗。小柴胡汤主要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主方包括炙甘草、柴胡、大枣、黄芩、生姜、人参和半夏, 具有“扶正祛邪、和解少阳”的作用, 主要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患者发病后,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苦、目眩、寒热往来、咽干和胸胁苦满等。方内,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利胆的作用, 两者结合具有疏肝利胆的效果, 肝郁得疏后方“木能达土”。而且患者胆腑通利后, 可确保气不犯胃, 经过调理后, 保证患者肝脾畅通和胆胃安和, 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状态。而甘草、党参和大枣等药物, 可顾护中州和健脾益气, 确保脾强但不为肝乘, 而且可以保证脾运健盛, 对痰生源头进行阻断。半夏和生姜可有效降逆止吐, 而且对已生痰液具有化除作用。以此作为基础药方,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进行辨证治疗, 具有较好效果[3]。如患者出现痰浊上蒙症状, 可在药方中加入陈皮、茯苓和白术。白术具有祛痰饮眩悸、健脾益气和燥湿利水的作用, 陈皮具有理气调中和燥湿化痰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和胃和利水渗湿的作用。三种药物联合加入小柴胡汤, 可提高小柴胡汤原有的健脾益气作用, 而且明显强化了燥湿化痰作用。如患者出现气血虚亏和痰浊上蒙的症状, 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葛根、当归和黄芪。葛根可生津升阳, 对患者气血亏虚改善效果明显;当归可活血补血, 对眩晕、心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黄芪可补中益气。在小柴胡汤中加入这三种药物, 可对患者的气血亏虚症状进行有效治疗, 并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脾胃调理效果。如患者具有肝肾阴虚的症状, 可加入菟丝子、枸杞、熟地黄和山茱萸等;如患者出现肝阳上扰症状, 可在基本方中加入钩藤和天麻;如患者肝火过旺, 可加龙胆草和栀子, 可有效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4]。本组资料中, 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40例, 痊愈16例, 占40%, 显效12例, 占30%, 有效10例, 占25%, 无效2例, 占5%, 治疗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40例, 痊愈12例, 占30%, 显效7例, 占18%, 有效9例, 占23%, 无效12例, 占30%, 治疗总有效率为70%,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国鹏, 张朝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30例.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1):143.

[2] 王海涛.小柴胡汤联合多靶点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1):27-29.

[3] 刘影哲.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证辨治探析.环球中医药, 2014(6): 477-478.

[4] 李建华.小脑出血性中风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研究.河北医药, 2014(16):2462.

[收稿日期:2014-10-30]

上一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