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4 09:31:28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2年1月-2012 年1月门诊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 mg,1次/日,自月经第1-2 天服用,连服3 个月为1 疗程。结果 60 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 个月闭经,用药后1 疗程,子宫平均体积缩小率(50)%,最大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60)%,8 例近绝经患者随访6 个月后,加服1疗程,最大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达56.5%。结论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对于近绝经期患者,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20-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明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而且与孕激素关系密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1],在30-5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达最高值,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是导致实施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之一。很多患者畏惧手术,相比之下,药物保守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上。本文通过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可行性,评价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2 年1月门诊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年龄30-52岁,平均41岁,已婚,病史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痛经40 例,贫血者20例,血红蛋白60-90g/L,平均为75 g/L。以上患者治疗前3 个月未用激素类药物,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症。部分特殊患者应在治疗前实施分段诊断性刮宫,例如表现为不规则流血者,经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后方可服药治疗。

1.2 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12.5 mg 自月经第1-2 天开始服用,1次/天,续服用一个疗程(3个月)。用药前后均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子宫及最大肌瘤的三维经线,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并进行血常规检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病情用药1-2 疗程后停药。随访1 年。

1.3 疗效标准

痊愈指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指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 以上者 ;有效指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 或停药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无效指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至显缩小者[2]。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变化

60 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 个月闭经,治疗1 疗程后,40 例痛经症状逐渐消失,20例贫血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血红蛋白由平均75g/L 上升到110g/L,10例子宫小肌瘤治疗3 个月肌瘤消失,痊愈。54例有效;6例无效,改为手术治疗。

2.2 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改变情况

子宫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50%,最大肌瘤平均体积治疗后比治疗前缩小60%

2.3 副反应

有10例患者出现服药早期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面部潮红,2例患者出现皮疹,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服药期间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2.4 随访结果

用药1 疗程后停药,随访1 年。55例随访。其中40例于停药1 个月后月经恢复,7例于停药2 个月后恢复,8例为绝经患者于停药1 年随访月经未复潮。55例患者停药1 年后,48例无明显增大,有效率86.3%,4 例子宫肌瘤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年龄均小于40 岁。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与甾体激素的关系

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明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而且与孕激素关系密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最近研究发现,孕激素在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显著作用。孕激素能刺激肌瘤细胞核的分裂,有效促进肌瘤生长[3]。近代研究还表明,妊娠期子宫肌瘤明显增大,孕激素可使子宫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增加,用孕酮可拮抗GHRH-a 对子宫肌瘤的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理论,使用孕酮拮抗剂则可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

3.2 米非司酮的抗瘤作用机制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最先用于终止早孕,口服吸收快,约1・5h达到峰值,半衰期为25~30h。米非司酮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口服1~2h后血中代谢产物已可超过母体化合[4]。米非司酮进入人体后,在细胞色素P450酶3A4的催化下,发生去甲基化和羟基化作用,并最终代谢为单去甲基化物、双去甲基化物及羟基化物,以上3种主要代谢产物对人孕酮受体和糖皮质醇受体均有较大的亲和力,竞争性抑制孕酮作用的发挥。相关资料记载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一段时间后肌瘤组织出现缺氧性变性甚至坏死。表明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影响子宫肌瘤能量代谢,部分细胞死亡,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有关报道显示用米非司酮可以明显减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从而阻断雌、孕激素的作用最终导致肌瘤萎缩变小。与此同时米非司酮可与体内激素竞争性结合其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孕激素活性受到抑制使得卵巢黄体溶解,最终导致体内P和E2 水平减低。而P和E2下降可导致排卵停止并引发闭经。因此,使用米非司酮后缓和会出现闭经现象。这与本组研究中所用患者用药后均出现闭经现象的结果相符合。相关研究发现: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自发闭经现象,而下腹坠胀感明显好减轻,痛经现象消失另外因失血量的减少,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伴发的贫血现象亦得到明显改善。

3.3 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评价

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国内外已有数篇报道,这些报道认为其治疗效果肯定。本文60例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 疗程后, 55例随访, 8例为近绝经患者于停药1 年随访月经未复潮。55例患者停药1 年后,48例无明显增大,有效率86.3%,4 例子宫肌瘤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年龄均小于40 岁。

3.4 小结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就该药物的副不良反应而言,该药对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甚微,因此认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比较安全的,用于临床治疗时不仅可以使这些患者避免手术治疗时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还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对于近绝经期患者,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0):149-150.

[2] 林英.消症合剂治疗子宫肌瘤105例疗效观察 福建中医杂志 1996,27(4):5.

[3] 黄起.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0例临床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12(9):931-932.

[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 第14版 454.

上一篇:咪达唑仑用于椎管内麻醉辅助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