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厌学心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时间:2022-06-14 09:16:30

克服厌学心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当前,不少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要克服这种畏难情绪,就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本文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六种方法。

一、巧上首课,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学生刚接触高中地理学科时至关重要。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开设一节专题课:“听地理老师侃地理”。与学生聊一聊诸如一年四季为什么更替,天气为何阴晴不定,我们当地为何以种植水稻为主,我们当地可以发展哪些优势工业;也可以谈谈当下热门的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物种减少、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不仅可以揭开生活中的许多奥秘,也能为将来经济建设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正确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二、巧选导言,激发兴趣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导言可采取的素材很多,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球现象、时事政治、诗歌、歌曲等等,都可以设计为导言。如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一则素材作为导言:近十年,美国进行了三次战争,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后两次战争中萨达姆与卡扎菲都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被俘获或击毙,但本・拉登一直隐藏,直至十年后才被发现击毙,这是为什么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三、巧用诗词,激发兴趣

我国许多古今诗词、谚语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在分析锋面时,可以引用宋代赵师秀《有约》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六七月份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来说明春雨是由暖锋形成的天气。而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形容冷锋下的暴风雪天气。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的巧妙运用,使课堂增彩添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四、巧用谐音,激发兴趣

在地理的学习中,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记忆量大,而逻辑性不强,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如在按顺序记忆长江流经的11个省份时,可这样进行记忆:青藏(杖)川(穿)云渝(鱼),鄂(呃)湘(香),赣(干)皖(完)苏(舒)沪(服)。

五、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时,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很凌乱,这时可以采取“化繁为简”的方法,巧设一个探究活动:有三个好朋友在沙漠里迷路了,身边只有一壶水,他们如何才能做到共同走出沙漠呢?

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水要三个人匀着喝;水要省着喝;三个人要互相帮助;身体好的人要少喝,多帮助别人。

这时,教师再适时总结,匀着喝说明要公平;省着喝说明不能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做到持续发展;互相帮助表明要共同合作;“身体好的人要少喝,多帮助别人”则是表达不同的人处在不同阶段,所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相同。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以及阶段性”则跃然纸上。

六、巧用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常见的自然灾害――以洪水为例》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的洗手池里分别放上干、湿两大块海绵,让学生自己动手,看什么情况下水会漫出洗手池。通过活动,学生很快发现水龙头开得太大、水池豁口放置湿海绵、下水道阻塞、下水道弯曲时水容易漫出。洪灾的形成原因也就迎刃而解。接着再让他们想办法怎样不让水漫出,有学生疏通了下水道,有学生拿盆把水舀到一边,还有学生拿手堵住豁口,甚至还有学生清理洗手池上的垃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了洪水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巫谢香.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2009(4).

[2]张志宏.兴趣是学习地理的原动力[J].考试,2011(11).

[3]和增军.培养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

本文为泰州市教科所立项课题《高中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上一篇: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下一篇:教育引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