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四、春春到老魏

时间:2022-06-14 08:57:38

我一向认为,安排在九年级学习的课文都是初中语文最“重量级”的作品,不是小屁孩儿能读懂的. 中考近在咫尺,魏明伦先生带着他的川剧《变脸》剧本,应着锣声鼓点姗姗而来. 然而,许多95后达人却是从“《蜀绣》歌词PK事件”中提前知晓魏先生的.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小四为春春的单曲《蜀绣》填好了词,发上博客. 老魏看到,直言:“整首歌词除了头一句有‘芙蓉城’,没哪一点看得出是在讲蜀绣. ”魏明伦和郭敬明算是老乡,因此一直很关注小四的作品. 老魏说,虽然《蜀绣》的用词颇有宋词小令和元人散曲的味道,富有诗意,比一般的口水歌好很多,但“巴蜀”味不够浓厚,“看铁马踏冰河、丝丝逢韶华、红尘千丈灯”这让人有些看不明白,“‘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就完全不是在写成都. 成都并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住之地,这是常识,满城中怎么会有牧笛声呢?只能说遍野牧笛声. ”在谈到春春唱《蜀绣》是否恰当时,老魏说:“反正李宇春也是成都女孩,她爱唱就唱吧!”

小四坦言自己对蜀绣了解不多,觉得自己只是做一个意境而已,没想过去考证推敲,希望大家放松心态来欣赏这首歌.

我既仰慕老魏,又欣赏四爷. 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桑梓情,因为二位都是才子,文笔不凡. 我觉得老魏是个很有意思的40后老伯,他和他笔下的人物如水上漂、易胆大、孟登科等一般,豪放直率,直言不讳. 从炮轰《还珠格格》《不差钱》到力挺《助捐》,从批评董卿到赞扬小沈阳,等等,老魏的“直言”总能引起大众广泛的争论,同时受到非议和赞同.

有争论是好事!老魏的剧作曾经亦引起巨大轰动和激烈争论. 贬斥阵营以贺敬之、姚雪垠等为代表;褒扬一方以巴金、余秋雨等为代表. 其结果还是褒多于贬. 每每欣赏老魏的戏剧,我总会拍案赞叹,回味良久.

老魏9岁即登台唱戏,可在14岁时遭遇“倒嗓”. 过早的嗓音沙哑结束了他的演员生涯,这个打击让他被迫从台前走到幕后,却最终促使他成为卓越的剧作家!课本戏剧单元只选了两篇讲读课文,另一篇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当有人提及老作家马识途早年曾将魏明伦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时,老魏笑了:“要说莎,我就只有嗓子是沙的,是个‘沙士比哑’. ”

上一篇:从童话中走来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