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推动西部经济崛起

时间:2022-06-14 08:01:02

联手推动西部经济崛起

形成西部大开发的脊梁

论坛开幕仪式上,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表示,谋划构建“西三角经济圈”是事关国家经济战略支撑的重要举措。中央领导对西三角经济区的看法也是一致的,以西安、成都、重庆三个城市为支点,形成西部大开发的脊梁达成了共识。陕西的发展极具潜力,对西南、西北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更需要加强与两大区域的合作,推进西部经济快速崛起。

吴登昌认为,近年来,川渝两省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成渝经济区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川渝省际经济合作更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陕甘两省经济合作步伐也在明显加快。目前,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正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川渝经济区与大关中经济区互补性强,联系紧密,大西北携手大西南,共同推动西部经济崛起的战略格局呼之欲出。

在这个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陕西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建议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认识对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西三角”率先崛起,实现西部经济的新跨越。陕甘川渝都要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西三角经济区”发展进程中,确立“一盘棋”发展理念。用大区域、大经济的思维,谋划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二是要做好规划对接。“西三角经济圈”主要涉及陕西、甘肃、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结合各自的实际,在充分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对接规划,用规划统领建设,整合区域资源,调整产业布局,推动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划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从构建西安、成都、重庆、陇东一日经济圈人手,加快西安到成都铁路客运专线、兰渝铁路和陇海铁路扩能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推进一批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形成西部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

四是要做好产业对接。按照“传统产业互补、新兴产业共建、协同配套发展”的原则,加强产业合理分工和布局,积极搞好配套服务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是要做好生态环境对接。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黄河、长江、嘉陵江和秦岭、巴山等大江大河大山的共同治理,四省市携手营造西部大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市“牵手”意义重大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认为,重庆、西安、成都三大城市和其辐射的城市群,在西部有很大的影响力;加强三地联合,对带动整个西部发展,乃至推动全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他表示,一直以来,三地都保持着较好的合作关系,这为发展“西三角经济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由于三地各自为政,在一些产业的布置上,难免会趋同。若实现联合,则可以强化协作,实现合理分工,避免在同一区域里恶性竞争。如重庆和西安的重型卡车产业都发展较好,但重庆主打发动机,西安则是变速箱。而成都和重庆,经过长时间的你追我赶,在很多产业方面已经实现了融合互补。事实上,继成渝两地成为国家统筹城乡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后,西安也正在向中央争取统筹政策。

加上西安在高新技术方面有优势,装备制造业有基础,飞机制造业有潜力,能源和矿产资源有储量,农副产品有特色,旅游产业有名气,若与成渝经济带形成稳健的“金三角”,就会实现产业互补,错位发展。重庆正在谋求打造西部重要的增长极,但和西安、成都一样,目前城市的基数还比较小,只有三地联合,做大基数。才可能使经济总量占到全国GDP的10%以上,“西三角经济圈”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完善“西三角经济圈”概念

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信的观点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央抛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背景下,提出“西三角”的建立设想,是未来lO年西部争取更多支持的最佳时机。“西三角经济圈”已具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条件,应尽快争取写入“十二五”规划。

“西三角经济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但关键要把概念做实。”杨广信强调,“首先要完善‘西三角经济圈’概念。在区域合作中,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沟通和理解。在规划上,不能产生恶性竞争,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要联合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突出各自特点,在区域内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

他认为,在“西三角经济圈”中,西安一定要有大西安、古西安、新西安的发展定位。重点支持西安做大做强,发展新型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带和城市带,把西安都市圈建设成为关中率先发展的核心板块,为此,西安已经做好了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准备。

具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条件

从中国历史上看,重庆、成都和陕西关中一直都是内地的核心。咸阳市副市长唐利如认为,随着西安到安康铁路的贯通和西安到汉中、西安到安康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这三个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力、带动力的不断增强,西安与重庆、成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就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目前,重庆、成都间的直线距离为270公里,重庆、西安间的直线距离为560公里,成都、西安间的直线距离为600公里,正好构成一个指向东北方向的近似的等腰三角形。“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区内的协调,引导要素流动,促进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强化协作,加快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将会起到1+1+1>3的作用。

为此,他建议,壮大西安都市圈,必须加快西咸一体化,省上向国家申请将西咸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项目等重大支持,从而为西咸一体化突破体制障碍创造条件。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即将开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应将重点放在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整合西北、西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对西部大开发将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推进关中一天水经济合作

甘肃省天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柴金祥结合天水实际,谈了构建“西三角经济圈”首先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关中和天水之间的区域合作。

为此,他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抓好优势产业协作配套。依托各市区优势产业,建立体现区域特色要求的新型化、多元化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形成分工合作、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带动整个经济区的工业发展。

密切旅游文化产业合作。联合开发各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西安都市圈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的天水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区,积极打造西安一宝鸡一天水中华文明旅游走廊和一批旅游特色文化品牌,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丝绸之路”,

打造华夏始祖文化园等优势,壮大现代文化产业。

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切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使经济区内部形成便捷高效的联系通道,实现人流、物流的快速通畅流动;同时,依托现有主干路网框架,共同争取国家在本区域及周边地区规划布设一批高等级公路和铁路项目,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和成渝地区以及西北沿边境地区的交通对接,从而构建一个联通东西、纵贯南北、对接城乡的大交通网络。

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

陕西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在大会上发言说:“宝鸡作为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将与兄弟城市一起,发挥优势。加强合作,积极融入,合作共赢。”

他认为,目前西部各省市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经济发展体,导致资源、产业不能整合和有效分工,各自的优势也难以得到更大发挥。成立“西三角经济圈”,可以让西部各省市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在同一区域里产生不良竞争。

对此,他建议应尽快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西三角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要适时就重大事项进行磋商,形成有效的信息通报和协调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通过寻求共识和公约为一体化铺路,加强区域内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构建开放的市场体系。沿线各城市共同研究制定合理流动的市场规则,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解决好“准入”和“放行”问题,共同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各省市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良性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为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交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借助平台,构筑优势

陕西汉中市副市长张雁毅认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把陕川渝置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使其成为国家关心、国内关注的战略热点地区。

汉中要实现率先突破、科学发展,同样需要借助这一战略平台,构筑自身战略优势,切实加强与西安、宝鸡、天水等大关中城市群和成都、重庆等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全方位合作交流,融入“西三角”,把八百里秦川和陕南腹地、成渝经济区紧密连接起来,才能使汉中真正成为连接西北,沟通西南的桥梁和纽带。

他建议,要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西三角经济圈各城市各有特色,经济互补性很强,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应积极推进政府、企业、民间的沟通,建立党政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形成共识。区域内各市有关部门要互通信息,加强对口部门和行业的衔接,不断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筑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平台,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联手共建生态环境

甘肃平凉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小连在发言中介绍,平凉是西安重要的经济辐射区,多年来主动接受产业转移,两市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年两市进一步加强合作,签订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在产业项目、物流及人才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干部交流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交流合作正在向多领域、深层次的方向全面推进。

他认为,构建“西三角经济圈”,三地在联手推进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联手共建,共同开展区域环保行动。各市应充分履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职责,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配合,联手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工程,针对区域性、流域性的污染,联手制定污染控制对策,共同投资,分工协作,联合实施,加强区域污染联合防治;建立区域环境事故预警与应急体系,实现区域间的联合预警预报和突发事件处置,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精心培育西部独具魅力的生态文明家园。

上一篇:西安重庆成都 谋划“西三角经济圈” 下一篇:做强大西安 带动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