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时间:2022-06-14 04:35:43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应一反传统应试教育,将作文教学贯穿于生活中、每节语文课堂中,方显奇效。

关键词:观察 善思 勤练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却也是大多语文老师和学生深感头疼的事。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老师一定要克服那种“教师课堂谈兵,学生纸上谈兵”的被动应付现象。

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的思想意识抓起。

当我刚接任初三的语文课时,偶然发现一位学生的摘抄本上赫然写着“写作,写作,矫揉造作,作文,作文,逼人斯文”。我问那个同学是你写的吗?他急忙低下了头,我真诚地说,你可以呀,对联写的不错。这时他的目光感到有些意外。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固然有些言情、武侠系列等格调不高的书籍充斥着市场,不乏矫揉和造作。但古今中外,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都来自民间,真切地反映了古代大量的风俗民情,至今被中外广泛流传。两千多年前的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已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教学新理念,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像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仍有很多的青年人受到启发,战胜挫折。优秀的书籍不胜枚举。这些都不是矫揉造作和故作斯文,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主义”。我们写作文就要我口写我心,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既可以达到倾诉之目的,又可以体会中华文字之玄妙无比,大作家也是从一点一滴写出来的,学生似乎书豁然开朗。

这虽然是偶然发现,但大多数学生“谈写作色变”。穷于应付却是不争的事实,作文课上大有“教师命题,生若临敌,师让随意,学生窃喜”之势。命题作文不好抄袭,但学生也在不断地给优秀作文改头换面。

针对这种现象,我通过在班集体讲、找个别同学谈心的方式疏导学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

第二步就应当循序渐进地创设情意,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由厌学、怕写变为好写、乐写。

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教材中渗透作文教学

仅凭每周一课时作文课上讲一些写作知识,即使讲得很精彩,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意识,更难一下子运用到实践中,这样间断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教阅读教得好,就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了。是啊,如果将写作穿于每节课,那么学生就能时刻存在写作意识,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名作家的熏陶。但最好做到“知行”统一,①学习积累;②学后练笔。

例如,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让学生特别注意莫泊桑对福楼拜、都德、屠洛涅夫、左拉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及暗含了他们怎样的性格,学生讨论后很快说出了正确答案。我赶紧迫问“写的深奥吗?”学生面露喜色,表示只是作者善于观察,不唯写。在下课前五分钟,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布置了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最好能折射出人物个性的作业。其中一生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年近四十,中等身材,走路大摇大摆,仿佛把谁都没放在眼里似的,头小眼睛却很大,嘴巴有些朝前突……”颇能抓住人物个性。

我还利用课本中的小说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例: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从封建教育科举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并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比较阅读,然后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孔乙己中举》,有的同学以当时科举考“回”字的四种写法开始,有的以咸享酒店老板与丁举人得知孔乙己中举的消息后坐卧不安写起……极尽想象之所能,酒店老板巧改账单,孔乙己还余十九个钱呢,活画出当时科举制度的“一旦中举,便是一步登天,平步青云”的荒唐。撕扯下丁举人、酒店老板的虚伪面纱。虽无鲁迅先生的犀利锋芒,却也是难得的习作好品。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篇课文学完之后都能变着花样地给学生留以观察为主或以想象为主的习作,不管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作文,不管是面批面改,还是小组互改,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启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写作的根本点就是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有些同学眼里是色彩斑斓的,而有些同学却像患了“色盲症”,迷迷糊糊地看不到什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如何带领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或旅游活动中以指导,或者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点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努力做好由“看到”向“做到”转化的艰苦工作。

例如,我让学生在平时无意观察的基础上,又给三天时间,写一位现任老师,要抓特征,抓细节,一生写的《我的英语老师》其中几句“他讲起课来不说是‘波撼岳阳城’吧,也是‘长江大河起浪花’我坐在第一排每天都可感受潮来潮去。”不难看出,这是夸张地说老师讲课带劲,连唾沫都喷出来了。另一生写代数老师,重点抓住了他的衣着朴素,头发雪白,爱板书,爱往班跑的特征,但她是通过衣服、头发、黑板、腿的埋怨展开拟人化的记叙的,二生的文章可谓观察入微又颇具文采。即使是平时最不爱作文的同学一听要给老师画像,竟也合乎实际地写出几分新意。

三、善于总结,归纳技巧

虽然文无定法,但优劣文章的差异总离不开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高新,结构是否严谨,表现手法是否巧妙,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有文采,格式和标点是否正确等等。这些关系文章优劣的主要因素反映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且一般来说,总有这么几步:即积累、构思、写初稿、修改、定稿。像“积累”功夫在平时,我们已在实施阶段并初具成效。有了较多的积累,构思便易了,既可以信手拈来,又能够优胜劣汰,后三个是“实战”阶段,也是收获阶段。

一篇作文的结构大体是: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几个部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新颖的文题可以给文章增辉,我和学生讨论总结了几种命题方法,

1、用古诗词或常见的成语、俗语命题。例:以“坦然”为话题,可用苏轼词名句“一烟雨任平生”,或“平平淡淡才是真”等;以“奉献”为话题的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等;以“战胜挫折”为话题的,可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2、与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等唱反调。如“讲究创新”或“师不必贤于弟子”为主题作文时,可用“班门也能弄斧”,以环境问题作文时,可用“杞人忧天有道理”;以批判耍小聪明为主题时,可用“大愚若智”等。

3、用反问句命题。如“男生岂能留长发”、“现代的孩子失掉自理能力了吗”等,这类命题一般用于驳论文中。

像作文的开头、结尾、主题的确立等几乎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头戏,在这里我不再赘述。

总之,我的观点不是单纯就作文课而言,而主要是课内外语文对作文的促进而言的,看起来似乎很麻烦,一旦形成习惯,作文和语文课相得益彰,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对传统作文课的一种改革,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吧!

上一篇:作文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感”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