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道德评价方法

时间:2022-06-14 04:34:11

浅议教师道德评价方法

摘要:教师道德评价方法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主要包括教师自我评价、社会舆论评价和学生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方法,使教师道德由“他律”内化为“自律”,到达构建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

Abstract: The teacher morals assessment method is enhances the teacher morals training the important way, mainly includes the teacher self-appraisal, the public opinion appraisal and the student assessment and so on. Through these assessment method, causes the teacher morals to internalize by “the heteronomy” is “the autonomy”, arrives at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 the ultimate objective.

关键词:教师道德 评价 方法

key word: Teacher morals assessment method

作者简介:李树民(1972-),男 ,河南省渑池,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美德教育与高师德育研究。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jsxscx2009- 08mdjnu

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道德实践中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提高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师德评价适宜于采用教师自评、社会舆论的评价、学生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下面对这些基本的方法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教师自我评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必先正己,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从自我评价开始,如果每个教师首先搞好自身的评价,就能促进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有机统一,就能提高教师道德评价的水平,实现教风、校风、学风一直到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什么是师德的自我评价?教师将自我的职业道德行为与既定的师德规范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活动。在教师的自我师评价中,评价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这种评价是在教师内心进行的,它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觉性,它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肯定,是教师在心里上感到快慰和满足,鼓励自己坚持教师道德信念,也就是中国传统伦理所说的“谨乎其外”,且“养乎其内”。因此,自我评价要比社会舆论造成的影响深刻、持久得多。

教师自评可以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和认识自己;二是通过与同行的对比来评价自己;三是通过自我分析来评价自己。当然,这三种方式都有可能得出一些不准确的结论, 原因是主观性强,客观性差,易出现评价过高或过低现象,因而在教师自评中出现误差同样是难免的。我们必须对教师自评做科学的指导,来达到自评的目的。

二、社会舆论的评价

社会舆论简称舆论,是指生活在一定环境的群体对社会生活的事物和现象所表达的某种倾向性态度。社会舆论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量。它以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系作为标准,对教师道德行为和有普遍影响的教师道德事件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进行评价,形成带有明确倾向的共同看法,从而对教师道德建设施加有力的影响。所以,社会舆论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精神力量,是道德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对于利于教师道德的行为或品质给予赞扬,对于不利于教师道德的行为或品质给予鞭笞,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关键,以促进教师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教育服务。

三、学生评价

学生既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道德行为的最直接判断者。在学校和社会中,每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对教师道德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一)、观察的直觉性。因为老师的仪表风度和言行举止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教师评价。

(二)、结论的印象性。学生对老师的观察,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直接给老师下结论:好、不好、差和太差等。

(三)、感情的直接性。学生有了对老师的评价后,会很直观的表现在与老师的感情的相容或不相容,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接受或抵触。

学生评价可以问卷调查与座谈会两种形式进行。问卷必须要设计得科学合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成人尚有一定距离。因此,学生对教师评价必须合理引导。

学生座谈会一般是用来深入了解学生对某位教师较为集中的意见,这样能更有针对性的向教师提出改进措施。有关研究表明,学生评价是可靠的,对教师的日常师德表现尤其如此。由于一个教师的师德状况在与学生的关系中表现的最清晰和最透明。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学生评价教师受到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其结果要具体分析。

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处处起表率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就是说:道德规范最大的作用在责求自己,其次才是要求别人。“身教重于言教”可谓历久弥新。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推动和谐教育的实施。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乃是社会多元利益主体通过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一种有利于满足于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具有良好道德关系和和精神氛围的社会。由此而论,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学生评价,形成对教师道德建设的价值认同,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实现构建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兆明,李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

[2]杰普莉茨卡娅.教育史讲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375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应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下一篇:探究跆拳道比赛边角战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