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14 03:51:53

再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 本文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的提高,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任务要素;目标定位;教学实例;实践思索;课堂实效

《英语(新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运用语言的环境、尤其是课文角色扮演功能,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来开口说英语、练习运用已学的内容。但同时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能够摸索出一条科学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教材以及社会的不同的需求。为达到这一目标,大部分的学校都选择了任务性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教师首先根据材料设定目标,然后创设一系列情景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真正地“使用”相关的语言,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教师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定位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来自生活的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过程:――任务的输入与输出

想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完成一项任务,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能干些什么?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提出任务:任务是实验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提出任务时要注意任务不能太大,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给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问题提出之后,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能运用旧知识解决的问题,尽量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但对于需要运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得出。

(3)学生完成任务:讨论清楚后,剩下的就是学生的实验操作,完成任务阶段。这是实验教学的主要部分,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例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上册Book 147页中,当孩子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生日的写法时,当孩子们发现有的地方用in而有的地方用on提出疑问时,笔者因势利导地将这些问题又设计成小任务,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任务后非常高兴,为完成大任务提供了愉悦的氛围。

(4)学生体验成功: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其对于语言操作的兴趣,提高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个时候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因为你的表扬可是使一个学生的成功感觉达到新的高度。每一项任务都有适当的鼓励,每一项任务都有适当的评价,孩子们逐步适应了这种节奏,在成功的体验中完成了各项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实际案例

综上所述,我认为任务目标、活动设计、是Task――based approach教学法的几个主要元素,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上述的原则。依据以上理论及观点,下述即为运用Task――based approach教学法施教的教学过程的实例。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4:What would you do?

为完成这个任务型语言教学内容,我把它分解成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和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两部分:

1.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

也就是任务实施前的准备,使学生掌握要完成任务必须用的目标语言。首先让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much money/won a million dollars in the lottery?学生发挥想象,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是任务链的第一个环节。然后我用课文中1b的图片及2a与2b的听力,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再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Money is very important,but money isn‘t everything.If we had much money,we would do something good for people.听2b前,让学生先猜再听,教会学生做听力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引出另一个目标语:If I were...,I would...针对Larry’s problems中关于带礼物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2.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

也就是任务实施的过程。此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在对话性的互动中习得目标语。我把这部分的语言输出分成了三个层次,使任务呈螺旋式递进:

(1)机械性的语言输出(Mechanical output):让学生按照图片模仿教材的对话进行操练。

(2)有意义的语言输出(Meaningful output):首先小组活动,让学生把一些问题与建议配对,使学生初步运用目标语。再让学生列举自己在家或在校的问题,小组讨论选出他们共同的问题。学生把列举的问题以组为单位寻求建议,看谁是最好的adviser。如问题是:My mother doesn’t let me go out with my friends on school nights,what should I do?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If I were you,I would talk with mother.有的说:If I were you,I wouldn’t go shopping with friends on weekdays.此时教育学生:It’s good for us to help others.We should be more helpful.

(3)交际性语言输出(Communicative output):这部分把语言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是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也是给一部分学生再创造、再提高的机会。我设置了两个活动:一是:If you were in...,what would you do?学生对不同的事感兴趣,也愿意为自己设计未来。大家纷纷想象自己在某个地方的情景。有的说:If I were in New Zealand,I would speak with native people.有的说If I were in America,I would talk with Mr Bush about the Iraq War.还有的说If I were in Iraq,I would help the people there.另一个是:面对孝感市越来越多的汽车而导致的交通问题和污染问题,如果你是市长,你将怎么办?先小组讨论,再以竞聘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选出最有魅力的市长。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不断地说出一些新单词,如forbid,protect,control,environmental awareness,electric,invent等等。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提出的很多措施、意见让我耳目一新,很难想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如此巨大。我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实现理想。接着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If were the mayor of Xiaogan的作文,使学生的讨论付诸于笔头练习。

四、反思

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可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本次任务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所设计的任务也具有层次梯度,形成一个个的任务链,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而且,促进了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并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创建真实生活情景的任务型学习,让学生实践现实的语言交流,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实用性,充分地领会到语言的交际功能。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要让课堂实效“纸上谈兵”。以上是在运用《英语(新目标)》教材过程中,贯彻“任务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个人体会和感受。希望我的感受和做法能给英语教育的“试验田”里多加一片砖,多添一块瓦。

上一篇:浅析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下一篇: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