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

时间:2022-06-14 03:10:39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

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贫血80例患者,按照缺铁性和地中海性贫血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将同期来院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丙组。对甲组、乙组和丙组进行血液检验,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甲组和乙组MCV、MCH低于丙组,甲组RBC和Hb低于乙组和丙组,RDW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RBC和RBC/MCV高于甲组、丙组。甲组特异性为68.18%,灵敏性为96.87%,符合率为78.18%,乙组特异性为65.48%,灵敏性为94.66%,符合率为75.4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血液检验中的各项指标对贫血类型的鉴别与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贫血 诊断 血液检验 作用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2-01

贫血患者常伴有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昏、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腹部胀满等症状[1]。贫血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尽快去医院接受检查,确定贫血类型,对症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现搜集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贫血80例患者,对其血液检验对疾病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贫血80例患者,按照缺铁性和地中海性贫血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8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下降等症状。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1例、19例,共40例,平均年龄为(35.26±12.15)岁,最大62岁,最小20岁。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0例、20例,共40例,平均年龄为(35.27±12.14)岁,最大63岁,最小23岁。将同期来院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丙组。丙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例、18例,平均年龄为(35.31±12.12)岁,最大61岁,最小22岁。甲组、乙组和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相同的检验方法对甲组、乙组和丙组血液进行检验。甲组、乙组和丙组抽血前应当空腹,医护人员抽其静脉血液3ml作为血液标本。检验时选择SysmexXS-1000i型血液分析仪器和配套试剂,检验内容包括红细胞含量(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BC/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量(MCH)、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对比三组的各项检验指标、特异性、灵敏性及符合率。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血液检验,甲组和乙组MCV、MCH低于丙组,甲组RBC和Hb低于乙组和丙组,RDW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RBC和RBC/MCV高于甲组、丙组。甲组特异性为68.18%,灵敏性为96.87%,符合率为78.18%,乙组特异性为65.48%,灵敏性为94.66%,符合率为75.4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生成、造血微环境出现异常、造血原料供给不足和失血都会造成贫血[2]。贫血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可分为出血性、缺铁性、再生障碍性和失血性等。贫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造成损伤[3]。对贫血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是临床上诊断贫血的常用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甲组缺铁性贫血40例患者RDW高于健康人群和乙组,RBC和Hb低于健康人群和乙组;乙组地中海性贫血40例患者RBC和RBC/MCV高于健康人群和甲组;甲组和乙组的MCH、MCV低于健康人群;甲组和乙组特异性达65%以上,灵敏度超过90%,符合率超过75%,表明血液检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可以有效的对贫血进行鉴别和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琳,刘会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增生性贫血实验室鉴别诊断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2,14(15):58-59

[2] 冼中任,陈秋霞,朱伯珍,文艳琼.红细胞参数对轻型β-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11):45-46

[3] 江虹,徐灿,吕瑞雪,郭曼英,左永太.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21):62-63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肝癌病人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