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探索

时间:2022-06-14 02:38:21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思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的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和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读书方法训练目标及合作学习的培养目标等。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也不能定得过高过多。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过多,学生在有限时间不能完成任务。两者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精心组建学习小组,优化小组组合

要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效率,不能只按学生的座位自然组合,应按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交际能力等的个体差异搭配组合。每个小组应该由学习能力强的、中等的、较低的,以及性格活泼的、沉闷的不同层次的三至五名学生组成。个体差异是维系小组合作的纽带,没有差异便不能起到合作互动的小组学习的作用。学习小组的成员要相对稳定,以利于各小组成员的相互了解、熟悉和信任,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当然,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中途,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小组组合。

三、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能

为了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应该根据各成员的特点明确他们的角色和职能。比如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将其分为“学长”,纪律较好的同学可以为“组长”,性格较活泼善于交流的可以为“主持人”。“学长”主要检查小组成员作业完成情况,“组长”主要负责小组的课堂纪律,“主持人”主要组织本组成员的交流、讨论,负责归纳本小组的意见,作为本组代表在全班讨论中发言,发言不详尽时,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并且,这些角色可以采取轮换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四、确定小组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班级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学习内容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决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复习、检查、新课、练习各教学环节的内容,预习、质疑、阅读的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表达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小组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又有很大的规范性。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出发,确定小组学习的内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无疑都可以成为小组学习的内容。

五、认真指导小组学习的方法

在分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观察了解情况。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多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要经过独立的阅读思考,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做些简要的圈画批注,做好发言的准备,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未经自学便进入讨论,往往会使小组学习的意义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要指导发言的顺序。要指导学生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别人。要指导学生参加讨论、交流时边听边记,充实自己的知识。要指导学生避免重复性发言,相同的见解不重复,只做补充。要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归纳、总结本组的意见。、

六、正确、科学地处理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作为班级教学的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之间就自然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矛盾。这个矛盾比较集中的反映在时间上。教学实践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直接原因就是没有给足时间。那么,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

首先要明确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那也是一节课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要服务于一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依据,要坚持依靠教学大纲的原则,把小组合作学习纳入到整体教学环节中来,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一课书和每课时乃至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易于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少而精,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上一篇:智斗黄金蟒 下一篇:浅析常微分方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