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竞合的类型与适用原则

时间:2022-06-14 02:21:52

法条竞合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异质罪名概念犯罪构成要件各种成分的竞合,即罪名竞合,现实社会中千姿百态,错综复杂的犯罪现象,反映在刑事立法上便是错综复杂的规定,在刑法上,此一法条规定的犯罪可能是另一法条规定的犯罪的一部分,或者此一法条规定的犯罪的一部分可能是另一法条规定的犯罪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一个犯罪行为可能同时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而分则条文之间的重合,有的表现为部分与整体或者逻辑上的从属关系,有的犯罪客观要件同其他犯罪的客观要件有着牵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一个罪过,客观上只有一个行为,行为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是由刑法错综复杂的规定所致,故不可能同时适用数个法条,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

一、法条竞合犯的类型

(一)独立竟合犯

独立竞合犯是在特别关系的法条竞合基础上所形成的法条竞犯。独立竞合犯同时触犯的是具有特别关系的两个具体犯罪构成,独立竞合犯的行为恰好符合两个具体犯罪构成的重合部分,或者虽然较之重合部分丰富但却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例如,行为人盗窃军用物资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同时触犯盗罪与盗窃军用物资罪的独立竞合犯等等。

(二)交互竟合犯

交互竞合犯是在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基础上所形成的法条竞合犯。交互竞合犯同时触犯的是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具体犯罪构成。与独立竞合犯类似,交叉竞合犯的行为恰好符合两个具体犯罪构成的重合部分,或者虽然较之重合部分丰富但却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例如,军人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显然符合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交叉重合的具体构成要件,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可以被两罪予以评价。

(三)偏一竞合犯

偏一竞合犯以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或者补充关系的法条竞合为基础而形成的法条竞合犯。与独立竞合犯和交互竞合犯相同,偏一竞合犯仍然是同时符合数个具体犯罪构成的复杂犯罪形态。其中,以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为基础形成的偏一竞合犯,其产生机制主要在于:具有交叉关系的数个法条中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着或然性要件,从而使符合该具体犯罪构成的行为存在多种可能性,并导致不同犯罪样态的出现。例如,军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数额较大的财物和感情等非财产性利益的行为。

二、法条竞合犯的法律适用原则

虽然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具有竞合关系的数个法条时,法条竞合犯才实际形成,也才出现法条适用的选择问题,但是对于具体法条竞合犯选择法条适用的实然性条件,并不排斥从应然性角度分析并明确针对不同类别的法条竞合犯应当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明确适用规则是必要的。行为人的行为同时符合数个具体犯罪构成而成立法条竞合犯,并非意味着其所符合的数个法条最终均被适用。因为作为法条竞合犯前提的法条竞合的形成乃是刑法立法技术使然,即立法者期望数个法条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刑法合理且严密的规制作用,由此决定了法条竞合犯的罪数本质只能是一罪,也必然决定了在法条竞合犯所符合的规定具体犯罪的数个法条中,只能选择一个最具合理性、全面性评价的法条予以适用。换言之,当法条竞合犯实际形成时,数个规定具体犯罪构成的法条才实际发生适用冲突的现象,为避免法条适用冲突背景下的法律适用不一致的结果,必须以相对统一的适用规则予以应对。法条竞合犯的法律适用原则应当定位为定罪规则,而非量刑规则,此为笔者对法条竞合犯法律适用原则的基本功能的理解。也就是说,法条竞合犯的适用规则着重解决的应当是定罪的准确性、合理性问题,而并非是处刑轻重与否、量刑均衡程度的问题。

(一)对于独立竞合犯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首先,在立法层面,应当着重考察独立竞合犯形成的法律逻辑基础。立法者通常是以一个普通法条对应若干特别法条的方式,即以特别关系的法条竞合的方式,形成由若干具体犯罪构成的特定罪名体系,如诈骗罪与各种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构成的诈骗罪罪名体系等。其中,特别法条规定之罪是对普通法条规定之罪的细化,它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更为详尽、明确,针对性更强,内涵更丰富,与此相应,其所设置的法定刑也更体现罪刑均衡的要求。

其次,在司法层面,应当注意确定独立竞合犯法条适用规则的合法性基础。司法官对于同时构成特别法条规定之罪和普通法条规定之罪的独立竞合犯,可以选择的方案无外乎有两种:适用普通法条定罪,抑或适用特别法条定罪。比较两种方案,答案应当是唯一的,即选择适用特别法条定罪才能使定罪结果更为符合立法原意,才能使相关罪名体系所包含的具体罪名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行为人的行为受到最为恰当、全面的否定评价,才能使犯罪人被实际判处的刑罚合乎立法者的安排。

(二)对于交互竞合犯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交互竞合犯是在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探讨交互竞合犯的法条适用规则,必须以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的特征作为切入点。在立法上,数个具体的罪刑规范之所以形成交叉关系,主要是立法者为了严密刑事法网所致,亦即立法者试图通过数个具体罪刑规范的交叉关系,避免出现某些特殊的犯罪行为难以被评价的法律空白;另一方面其实际效果甚至能够同时避免特殊的犯罪行为数罪并罚的可能,也就是说,这种法条设置总体上甚至是对行为人有利的。

在司法上,由于具有交叉关系的数个法条彼此地位是平行的、平等的,即对它们难以作出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界分并据此确定法条适用规则,所以,若实现对交互竞合犯最为合理、最为完整的否定评价,就应当充分考虑立法者在具体法条中所设定的全面评价的内容。具体就交互竞合犯所符合的数个法条而言,这种全面评价的内容不仅涉及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而且还当然包括法定刑的种类及程度,所以在确定交互竞合犯的法条适用规则时,就应当同时兼顾具体法条所包括的定罪要素和刑罚轻重的评价功能,即在优先考虑以何种罪名对交互竞合犯进行恰当、合理评价的基础上,也应充分兼顾与特定罪名相对应的法定刑种类及其程度所包含的否定评价的完整性,才能妥当解决交互竞合犯所面临的法条适用冲突问题,才能实现对交互竞合犯的全面否定评价,唯此对于交互竞合犯只能选择重法条优于轻法条的适用规则。

(三)对于交叉关系的偏一竞合犯适用全部法优于部分法原则

解决该类偏一竞合犯法条适用问题应当注意两点:第一,适用何种法条能够保证否定评价更为全面。这无疑是确定任何法条竞合犯法条适用规则应当坚持的精神,就基于交叉关系的偏一竞合犯而言,关键是看处于平等地位的两个特别法条哪个更能实现相对全面的否定评价,其中,足以相对全面评价的法条属于全部法,与之相对的法条属于部分法。第二,适用何种法条能够更有利于被告人。正如前述,立法上设置具有交叉关系的法条,其功用之一就是避免犯罪行为人受到不当的重复评价,而立法所设置的这一功能的实现,则必须以在数个具有交叉关系的法条中选择其一适用为前提。所以,对于基于交叉关系的偏一竞合犯适用全部法优于部分法原则,不仅有助于实现相对全面的否定评价,而且是有利于犯罪行为人的选择。

(四)对于补充偏一竞合犯适用基本法优于补充法原则

对于基于补充关系的偏一竞合犯适用基本法优于补充法原则,乃是由此类偏一竞合犯的形成基础和制约要素的属性所决定的。如前所述,数个法条之间构成补充关系是基于立法或司法因素的介入所导致的。刑法立法规定或刑法司法解释,已经前置性地确定了数个具有补充关系的法条各自应有的法律地位,即基本法条优先于补充法条适用,如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法第133条优先于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法第233条适用。在此前提下,司法官只有采取基本法条优于补充法条的适用规则,才能使定罪结果符合刑法规范的精神。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河西区 300202)

上一篇: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体系 下一篇:浅议犯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