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嘀咕的名品

时间:2022-06-14 01:05:30

“你说她那个LV是真的吗?”在北京新光天地一层做美容顾问的王女士经常会听到附近前来逛超市的小白领们互相嘀咕着问这样的问题。她说,自己也喜欢名牌,但是现在却不得不专门去找那些不被那么多人所熟悉的低调品牌、低调款式来买,没别的,就因为常听到的那个质疑声。

著名设计师Tory Burch曾经说,“如果没人模仿我的设计,我会觉得不安”。不得不说,这是个很矛盾的想法,就像盗版光碟,越被盗版越说明受欢迎,奢侈品“A货”也同样如此。

然而,当这种模仿侵犯了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侵犯了它的品牌名誉甚至侵犯到它的下一步发展时,另一种“不安”会不请自来,乱人阵脚。

2011年11月,著名腕表品牌天梭向公安机关报案:电子商务网站高朋网出售假冒天梭手表。高朋网在2011年10月期间推出一个团购天梭手表的活动,一款原价3000元左右的天梭手表,团购价格只需要690元,参与活动的很多消费者随即发现高朋快递来的手表其实只是个“A货”。在天梭表态从未授权高朋网在其网站上销售手表后,高朋也很快向公众表示其所售天梭手表并非真品,原因是与其合作的商家天津市金三商贸有限公司向自己提供了虚假的资质信息。

其实高朋并不是第一家犯此错误的商家,此前当当网也曾经有过类似做法并遭到了天梭官方的质疑和否认。

天梭也只是众多被“模仿”的奢侈品牌之一。

国产奢侈品牌同样逃不过被“A货”。近日首次登上胡润奢侈品榜的茅台和五粮液也深受“A货”之伤。记者近日采访的一位喜欢烟酒的中产人士坦言,现在自己已经完全不看这茅台是在哪买的甚至是谁送的,他只相信自己的舌头,多年的经验自会告诉自己这茅台是真是假,哪怕是用白塑料瓶装着端上来,他也敢说这是真茅台,因为自己的舌头、自己的味觉不会撒谎。

风靡一时的波尔多红酒同样难逃厄运,曾有国内媒体报道,法国工商业联合会亚洲事务顾问王凯表示在对中国红酒市场做了3年调查后,他和同事发现在中国销

售的标榜是法国进口的红酒,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原装进口。

另据传说国内某拉菲红酒公司的老板,在一次饭局上,酒后话多,说自己有两艘远洋货轮被改造成了造假酒的场所,在从法国买入大量低质红酒浆后,再将轮船开到公海以生产各年份的拉菲酒,在海关处通过检验交税后,就可顺利进入各大商场,每瓶可以卖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利大惊人。

不管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拉菲庄园老板的忧虑却实实实在在有说服力。面对1982年的拉菲红酒在中国价高至6.8万元人民币,这位老板表示自己庄园10年的产量也无法满足中国市场一年的销量。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拉菲红酒都是假的。

而在葡萄酒市场浸淫多年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自己曾经遇到过在某大型进口商供应的货里,虽然外包装完全一样,但是10瓶拉菲里头有两瓶是假的,喝起来完全不一样。

或许在如今这个人脑和电脑都高速发达的年代,“模仿”无处不在,“A货”无孔不入。然而说到底,“师夷长技以制夷”方为正道。如果哪天我们的这些“模仿精英”能够把被其“模仿”的品牌从目前的被“A货”不安中带入Tory Burch所担心的那种“不被模仿”的不安中才算是“模仿”出师。反之,“A货”行为就会不仅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着实伤不起。

消费者说

尽管美国贸易代表在去年底的世界假货市场年度报告中提及位于中国的8个假货市场,但贝恩咨询公司最近的有关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却显示,中国人“对假货的需求正急剧下降”,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也发现,自称会购买假珠宝的中国消费者比例,已经从2008年的31%降至2011年的12%。

这些数字或许在描述这样一个事实:“A货”年年有,需求在下降。

消费者的“A货”心路历程,似乎也契合这样的事实。

只买真货,积少成多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什么名牌包、化妆品啊之类的。每天到办公室就是伏在工位里干活。

转变都因为一次外出采访。领导让我去一个时尚品牌的活动,在签到处,主办方给每个人都拍了一张照片,说是一会儿抽奖用。我也没有想太多,就赶紧拍了进去找机位准备拍照干活了。但是让我感到尴尬的是,抽奖环节,当大屏幕上的照片滚动起来时,定格在我照片上的那短短的一秒钟里,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装束实在是太过随意寒酸,其它女孩都是光鲜亮丽地化着或浓或淡的妆容,穿着或萝莉或朋克的衣服。而我,一身休闲款式,扎着马尾,刘海还稍显长地快盖住了眼睛,一付学生气的小碎花眼镜框架在鼻梁上,就是这样还没掩住我那大大的黑眼圈。

从之后我开始关注起时尚信息,学着搭配自己的日常装扮。也有朋友向我介绍过“A货”,说质量好还便宜。但是可能与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有关,我总觉得买“A货”是在偷别人的东西,浑身不自在。

我毕业三年多了,每年遇到重大节日,譬如我的生日、春节之类的,我就会买一个奢侈品犒赏一下自己。但是我很少在国内买,因为有朋友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我一般都是在官网或专卖店挑好了款式型号后,让他们给我买了寄过来,或是凑巧有人回国带回来。这样能节约很多。至于品牌,我一开始也就买个JUICY或者COACH,能够承受得起。这两年,收入增加了些,我也会选miu miu这样的大牌的年轻系产品,这样每年买个一两款,累积起来也有个7、8件了,每次看到他们就会很开心,这也是我自己一路辛苦工作过来的写照。

“A货”之后 回头是岸

刘敉(化名),全职妈妈。

我去年生了宝宝后就在家全职了,辞去了干了6年的工作。对于奢侈品、“A货”,我的感受实在太深了。

第一次接触到奢侈品牌,还是很多年前在一个姐妹家,看着她满柜子的包和鞋,我当时就惊了——这得花多少钱啊!谁知她面带神秘地告诉我,没那么贵,因为,有“A货”。

那时的我对什么品牌意识、知识产权还完全没有概念,也没进过真正的奢侈品的专卖店。只觉得花那么少的钱就能买到一样的东西,性价比太高了,于是就此走上买“A货”的路。

直到认识我老公,这条路才算是走到尽头。

我们俩是朋友介绍认识,见面那次我拎了一个“A货”的某著名品牌的包,他也用的是那个品牌的钱包。但是你知道,经常用正品的人对“A货”非常敏感,他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包,但是因为没有近看,所以开始并不能确定是否是“A货”。吃完饭,他送我回去的路上,因为在门口我需要穿外套,他帮我拿了一下包,就那几分钟的时间他就知道包的真假了。

他并没有直接说破,而是与我聊起消费观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话题,傻傻的我没有半点察觉,竟也和他海阔天空地聊了很久。

我俩认识那年,我过生日那天,他送给了我一个生日礼物——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拎的那款包一样,但是正品。他微笑地和我说:“有我在,以后都要用真的。”

在那一刻,感动和羞愧交加,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买“A货”,再也不。

现在我们已经结婚生子,给宝宝买的儿童车、奶粉、尿不湿都是小心又小心,因为假货太多了。回想起来,其实自己当年的行为不正是在助长这些不法商家的势力吗?不管是奶粉还是包包,只要是假的都应该抵制,奶粉有毒致命,包包造假同样也害人,二者真的是一样的。

上一篇:A货档级与卖家心态 下一篇:陈国强 永不跌价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