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第9期

时间:2022-06-14 12:12:57

认证 第9期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认监委”)将对各种“乱认证”进行分类整治,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乱用“认证”一词,导致真假认证鱼目混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根据媒体的调查,多家“权威”认证机构都未注册,而被认监委注册的认证机构就达142家,可见“认证”数量之多,以及“认证”之乱。在真伪莫辨、虚实难分的“认证”时代,“认证”沉甸甸的两个字很容易被人看轻,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应当澄清一个概念:认证首先是市场行为,当市场交易双方签定某项商业契约时,它需要获得第三方博弈的加入与制衡,以此来抵消双方“担心对方违约所以自己违约”的囚徒困境。客观公正的认证被引入交易过程,确认所签订协议在法律上的生效,违反者必然要受到严惩,从而保障遵约者的利益。

所有认证的前提是利益无涉,即仲裁者必须与交易任何一方没有利益瓜葛,甚至不允许让外人产生那方面的联想,否则就要回避。国家力量的介入,不过是赋予认证更强硬的力量支撑,但并不是说,没有国家力量维护的认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它完全可以通过获得市场承认、消费者认可,来掌握自身的话语权。在国外,由市场竞争自发产生并逐渐壮大的认证机构比比皆是。

国家力量并不足以保证认证机构的清白无暇,这是我们从无数次教训中得出的经验。近日媒体曝光湖南省衡阳市计量中心,少数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对出租车计价器功能进行调整,侵害了乘客和司机的权益。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听说得还少么?当认证与政府行为捆绑在一起,一旦发生认证不轨时,对市场为祸甚烈。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公信力,还连带拉倒了相关职能机构的权威性,乃至让人们对整个国家认证体系的笃信发生动摇。被职能部门“认证”的认证机构出现丑闻,不仅是因为消费者出于对政府的信任而不设防,也是相关职能部门过分迷信自身的“认证”效力,对收归帐下的各类认证机构完全放手。

其实,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各类认证机构要寻找容身之处,并非“政府认证”的华山一条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所获得的最宝贵财富,是对市场价值的重新认知。政府不过是市场的守夜人,它所提供的包括认证在内的公共服务,最终都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市场(包括企业和消费者)才是最后的上帝。

上一篇:土鳖留洋 第10期 下一篇:少数人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