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13 10:21:41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过敏反应是碘造影剂造影检查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重度反应可能危及生命。通过对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过敏试验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研究进展;皮试

碘造影剂是为增强影响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由于造影剂对于显影比较清晰,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进入人体后能够被人体吸收并排泄,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中。但是,从大的角度来说碘造影剂也具有一定的高渗性和毒性,静脉注射后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而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则是其最为研究的并发症,本文将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过敏试验方法等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碘造影剂的种类与结构

患者进行CT检查时使用造影剂主要以水溶性造影剂为主,常见的可以两大类,即: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前者是三碘苯甲酸的盐,主要是钠盐和葡甲胺盐,如:泛影葡胺,异泛影葡胺等。第二类造影剂是新一代的单体或双体三碘苯环造影剂如优维显(Ultravist)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数为单体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的碘原子数与溶质质点数之比为3:2,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碘原子数与溶质质点数之比为3:1,即比值为3[1]。

2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机制

碘过敏反应一般分为特异性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2]。

2.1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患者碘造影剂使用较多的反应之一,其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如下:①细胞释放介质。②抗原抗体反应。③急性激活系统。④精神因素。以上4种因素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联合作用[3]。

2.2物理-化学反应 物理-化学反应也是考虑较多的因素,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有两个因素,即:造影剂的渗透压。二是造影剂的电荷干扰了人体电离环境和电解质平衡[4],这也是离子型造影剂比非离子型造影剂碘过敏反应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总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这种反应和造影剂的渗透压、水溶性以及化学毒性密等关系密切[3]。

3碘造影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

3.1轻度反应 对于造影剂轻度反应患者症状相对较少,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打喷嚏、恶心、头痛,轻度呕吐、轻度荨麻疹等。患者当出现上述反应时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且让患者休息,并且做好患者心理工作等,观察反应发展的动态。这类患者一般不需要用药,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能够自行缓解;对于要求处理患者可以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此外,根据患者情况让患者大量饮水,并观察患者情况30min后方可让患者离去。

3.2中度反应 中度反应和轻度反应相比症状相对比较严重,常见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大片皮疹、结膜出血等,患者容易出现中度呕吐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轻度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血压也可呈暂时性下降,出现这种症状患者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医师要立即对患者停止注射造影剂。并让患者保持吸氧等基础措施,吸氧方式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如: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抗过敏药。如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10mg静滴。对无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用肾上腺素0.25~0.50mg皮下或肌内注射,危急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可反复给药。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可以静脉注射0.25g氨茶碱;对于呼吸抑制患者可以给予皮下注射(0.25~0.50g/次尼克刹米。

3.3重度反应 重度反应患者症状比较研究,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循环衰竭患者临床上将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心脏骤停等。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临床上将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对于过敏性体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发冷意识丧失、可有惊厥等。上述不良反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患者出现上述反应后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对于休克患儿应该立即取半坐位面罩吸氧;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帮助患者快速滴注1500~2000ml林格氏液;静脉注射0.25~1.0mg肾上腺素,每隔10~15min检查心功能;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出现支气管痉挛、喘鸣等患者应该让患者保持坐位,并且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根据患者情况静脉注射0.25g氨茶碱,0.1~0.3mg肾上腺素,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增减药物剂量。对于喉头水肿患者应该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必要时可以将患者气管切开。患者经过处理后待症状得到缓解后还应该住院进行治疗[5]。

4碘过敏试验

4.1碘过敏试验方法 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6]中明确提出:碘过敏试验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口服试验、舌下试验、静脉注射等,不同学者对于这些方法临床中的应用不尽相同,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有:静脉注射、皮内注射联合静脉注射等[7]。蔡秀芬[8]等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主要对临床上常用的试验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注射试验精确性高,假阳性率低,并且结果相对可靠,值得推广使用。仇海荣[9]等人通过对碘过敏方法结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碘过敏试验中,皮内试验阳性率高,临床上并不能将其作为单一的碘过敏试验标准,而临床上皮内注射阴性后再静脉推注30%泛影葡胺效果理想,这种方式并不会产生假阳性现象[10]。

4.2 皮试液浓度 我国药典配套丛书《临床用药须知》[11]及护理教科书[10]都未对碘过敏试验的浓度提出详细数据,在临床上大多应用30%泛影葡胺作为皮试液的浓度,做碘过敏试验,其阳性率非常高。邹艳波[12]通过对碘皮试液三个不同浓度进行碘皮试结果比较得出结论:30%浓度的皮试液阳性率73.08%,15%的浓度的皮试液阳性率30.77%,而3%浓度的皮试液阳性率仅为3.85%,认为3%的碘皮试结果的可靠性与碘静脉试验相近,而碘静脉试验接近于实际用药方法,结果可靠。建议临床使用碘造影剂时,以3%的碘皮试液0.1ml进行碘过敏试验较适宜。非离子型造影剂方法[13],直接取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原液0.1ml皮内试验,阴性后取1ml静脉试验,阳性率3.7%。

4.3皮试药液的选择 闫国兴等[14]研究认为,采用30%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行过敏试验预测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临床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为8.30%,假阴性率91.70 %,假阳性率2.70%,阳性预测值14.30%,影响预测值95.20%,说明应用离子型造影剂做碘过敏试验对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没有预测价值。劳海燕等[15]提出应用1ml 30%泛影葡胺注射剂(离子型造影剂)做过敏试验预测非离子型造影剂是危险的,也是不合理的。夏四元[16]提出试验时所用的造影剂必须与造影时使用的造影剂属同一种药物,且为统一出厂批号的制剂。赵梅霖[17]认为如遇上离子型碘试敏为阳性的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可改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试敏,如果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静脉注射出现过敏反应则为冠脉造影的禁忌证。

综上所述,为保证临床碘造影剂应用安全,使用前应在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的前提下,做碘过敏试验,试验方法应用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的方法,以避免碘过敏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在做碘过敏试验造影时以及造影检查过程中必须备齐急救药品与物品,并严密观察病情,以便采取抢救措施。由于碘过敏试验尚无统一的标准,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碘过敏试验的统一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萍,吕新胜.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变态反应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2):150-151.

[2]樊丽君.碘过敏试验临床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113-115.

[3]赵淑霞.CT增强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救治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1):228.

[4]钟平,朱月华.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机理、表现及预防[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1):32.

[5]叶迎春.非离子型造影剂引发过敏反应1例分析及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4(12):1987-1988.

[6]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4-235.

[7]梁嘉定,万丽红,周少萍,等.广东部分医院临床碘过敏试验方法的调查及启示[J].南方护理学报,2004,7(7):20-21.

[8]蔡秀芬.对三种碘过碘过敏试验方法应用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2,32(9):57-58.

[9]仇海荣.CT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方法比较及过敏反应的防治[J].中国试验室诊断杂志,2004,4(5):234.

[10]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1.

[1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6-883.

[12]邹艳波,杨文辉.碘皮试浓度的实验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11):23-24.

[13]刘艳萍,赫金平.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7(7):60.

[14] 闫国兴,张冬梅.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试验对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J].护理学杂志,2007,22(3):68-69.

[15]劳海燕,杨敏.从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做碘过敏试验的争议谈起[J].今日药业,2009,2(2):58-59.

[16]夏四元,崔志娟,郑良成,等.造影剂的副反应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1):13-14.

[17]赵梅霖.碘过敏试验阳性改用370优维显试验安全性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40.

上一篇:巧读注释解诗歌 下一篇: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