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 第3期

时间:2022-06-13 09:58:30

育儿资讯 第3期

母乳喂养的宝宝事业更容易成功

有媒体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小组历时60多年,通过对1414名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跟踪研究发现,比起喝牛奶和配方奶粉,母乳喂养的婴儿成人后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其成功的几率比喝牛奶长大的婴儿高41%,比奶粉喂养的婴儿高45%~85%。研究同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越长,长大后成功的几率越高。

研究人员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母乳的天然成分有利于儿童大脑发育和智商提高,母乳喂养的过程使妈妈能与宝宝亲密接触并交流互动,促进神经感知系统发育,对宝宝今后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有利于他们登上更高的社会地位。

婴儿过早走路容易影响视力发育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在1周岁前宝宝不适宜学习走路。婴儿的视力发育还不健全,走路时往往看不清楚较远的景物,于是,他们会努力调整眼睛屈光度和焦距,但经常这样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反复多次就会损伤视力。

专家认为,爬行可以使婴儿能看清楚眼前的东西,有利于视力的正常发育。

儿童吃得多会影响智力发育

营养学家指出,儿童吃得过多往往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会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胃肠神经及食欲中枢的负担。如果大脑内负责消化吸收的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会使大脑皮质的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智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医学认为,蛋白质是脑组织发育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主持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在记忆,语言,思维,运动、神经传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铁元素是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物质之一,缺乏铁元素可严重降低血红蛋白的生理活性,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及氧的供应。维生素c能使细胞的结构坚固,消除细胞间的松弛或紧张状态,充足的维生素c可使大脑功能灵活、敏锐,提高儿童的智商。

乖”宝宝应引起注意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宝宝,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不吵闹,让妈妈非常省心。医学心理学专家为此提醒妈妈们,对这样的“乖”宝宝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有些宝宝虽然已经掌握语言,但经常保持缄默,不主动与人交往。与陌生人接触,会令他们惶惶不安。对他们来说,在家玩玩具,静静地看电视,看书是最好的安排。实际上,这类宝宝有可能属于“退缩儿童”,容易产生交往困难,言语表达差,在陌生环境紧张焦虑,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

4种语言影响宝宝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父母和宝宝沟通时的语言对宝宝的心理成长有着深刻影响。其中4种不合格语言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专横的语言。当宝宝犯错时,如果父母只知道严厉斥责,这种做法既不可能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还会养成胆小、畏惧、压抑、内向、反抗、倔强的性格。

负性的语言。如果父母经常给宝宝一些负性评价,比如“这孩子就是挑食”。那么,宝贝就会认可父母的这种评价,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也会得到强化。

是非不分的语言。如果父母经常说是非不分的话,日久天长,宝宝就会逐渐形成任性、粗野,不讲道理、懒惰,好吃等不良习惯。

反着说的语言。有的父母喜欢说反话逗宝宝玩,但小宝宝是听不懂反话的,往往会把这些反话当真。

请勿跟宝宝长期分开

忙碌的生活让一些年轻的父母不得不牺牲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把宝宝托付给家里的老人,保姆甚至托幼机构。专家提醒大家,宝宝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不宜过早长期托付给别人,否则可能对他的将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闫琦主任告诉记者,医学研究发现,由保姆带大的宝宝在情感,认知、语言等方面比起同龄的,由妈妈带大的宝宝来说要差一些。此外,研究还表明,幼年时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宝宝更容易出现心理发育上的缺陷,有的表现为内向,有的则相反,会做出一些破坏,甚至逆反,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专家建议,在宝宝小的时候尤其是2岁前,一定要多和宝宝在一起,建立起父母和宝宝的依恋关系,关心宝宝的成长过程。

藻类食物是儿童成长保护神

藻类食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以及钙、铁,碘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特点。儿童成长的“保护神”藻类食物中富含儿童生长发育的多种营养物质。钙是儿童骨骼发育的必需元素,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甲状腺素可调节人体的生物氧化速率,影响生长发育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胎儿和青少年的器官组织分化、脑发育都需要充足的碘。

迟睡的宝宝长不高

国外研究表明,1~3岁的宝宝每天要睡11~12小时,4~7岁的宝宝要睡10.5~11小时。如果晚上11点入睡,第二天早晨7点起床,那每天的睡眠时间才8小时,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

促进宝宝长高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睡眠中,尤其是在熟睡时。如果宝宝迟睡的话,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一两年后,宝宝的身高将明显低于早睡的宝宝。许多父母很关心宝宝的身高,却往往忽视了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

你的宝宝是“过敏儿”吗?

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双亲中有一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其子女成为“过敏儿”的可能性为60%;双亲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产生“过敏儿”的可能性上升为80%:双亲均无过敏性疾病的,仅有19%的子女可能成为“过敏儿”。

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婴儿日后易成为“过敏儿”。对这些高危婴儿应保证出生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喂奶时间延迟至生后9个月,生后4个月内不要添加任何辅食。高危婴儿的妈妈在哺乳期不应吃牛奶、蛋、海鲜、坚果等食物。

不良的居住环境也是孕育“过敏儿”的温床。如家中尘螨含量较高或养宠物,尤其是猫,或有人常在家抽烟,或因烧香等使屋内空气浑浊,都会促使宝宝早早地发生过敏性疾病。

让宝宝远离铅污染

铅中毒仍然是宝宝环境健康的首要问题。大气中的铅具有沉降特性,越接近地表,铅的含量越高。据研究显示,距地面1米高处的铅浓度是1.5米高处的16倍。距地面1米以下,是铅浓度最高的区域,这个高度正是宝宝的呼吸带,因此宝宝吸入的铅量比成人更多。

宝宝肠道的通透性较高,缺钙或缺铁还会加速铅的吸收,而体内其他屏障功能也较差,因此铅常常可渗入脑部而引起宝宝智能迟缓,行为偏离,并造成生长速度减慢和贫血等多种不良后果。

有人发现儿童的血液含铅量越高,则智商越低。血铅浓度高于1.44微摩尔/升的宝宝,其平均智商仅72,而同期测定的另一些铅低于0.48微摩尔/升的正常儿童,平均智商为109。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血铅浓度超过1.2微摩尔/升的儿童,其智能低下的危险性比一般儿童大27倍。

又有实验表明,轻度铅中毒也是造成儿童多动症和学习困难的一种常见原因。经过驱铅治疗,随着血液浓度的下降,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明显改善。

铅还会妨碍维生素D在肾脏中的活化,从而影响成骨过程,还会阻止生长激素在肝脏中转化成具有生理作用的生长激素介质,因此体内铅过多的儿童往往身材较矮。

厌食&饥饿疗法

儿科专家表示,对厌食儿童,首先要检查一下,平时有无零食过多,餐前有无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有无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找不到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以做血锌或发锌浓度测定。

专家表示,大多数厌食症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因此,不要强迫宝宝进食,当宝宝不愿意吃饭时,可采取短暂“饥饿”疗法。首先,要肯定又郑重地告诉宝宝,如果他无理由不吃饭或是不好好吃,到一定时间(最多一个小时!,你就会把饭菜收起来,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顿饭时才有东西吃,在两餐之间,不准吃任何食物。刚开始,宝宝往往会不接受,强迫你投降,但经过一两次饿肚皮经验后,他自然会学乖,自觉好好吃饭。这种“饥饿”疗法要比任何药物都有效,对宝宝的正常心理发育极有帮助。

爱眨眼是因缺维生素

爱眨眼是由于缺锌、缺钙及高铅造成的,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该补的补,该降的降。

牛奶是人体钙吸收的最好来源。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必须保证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的供应,多吃瘦肉、奶类、蛋类、豆类制品、海产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增加钙的吸收。富含锌的食物有瘦肉,蛋类,尤其是禽类、鱼类食品等。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和锌剂药物。

减少铅吸收,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不以零食代替正餐等,做到合理的饮食搭配,减少铅的吸收。儿童体内铅有85%以上是从消化道摄入的,要让宝宝饭前认真洗手,可以阻止80%甚至更多的铅被人体吸收。洗手时最好使用香皂洗涤剂等,将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手腕都彻底地洗净。要勤剪指甲,指甲缝特别容易藏匿铅尘。

上一篇:洗澡亲子好时光 下一篇:零食宝宝的第二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