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与口头文化

时间:2022-06-13 09:24:37

闲聊与口头文化

[摘要]在保罗·莱文森的著作《新新媒介》中,他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文章借用了其“新新媒介”的概念——它可看作是对目前国内以微博、博客、优酷视频等新媒介的总称谓,探讨了这些所谓“新新媒介”对人们交流和沟通方面的影响,以期有所收获和警示。

[关键词]新新媒体;闲聊;口头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41-01

在由美国媒介理论家和社会批评家保罗·莱文森所作的《新新媒介》一书中,他将媒介分为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都是旧媒介,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媒介则是指互联网上第一代媒介,如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报刊的网络版等。而新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如博客网、维基网、脸谱网、推特网等。这些新兴媒介为人们交流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推动“闲聊”和口头文化上具有积极意义。

一、跨越时空界限的“闲聊”

在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旧媒体尚未兴起的时代,闲聊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我们在人数众多的中学和大学里学习,我们许多人在大单位里工作,大多数人都属于或者参与某个俱乐部或者社会组织,我们生活在邻里或社区当中。在这些社会组织中,我们都要说话。”。闲聊成为社会常态,它代表一个群体的声音,是人们释放情感、体验意义和快乐的一种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和报纸等旧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通过闲聊,而是通过这些媒介来获得。继第一代新媒体“网络”诞生之后,这种闲聊似乎变得更加困难。人们周围开始被各种信息包围着,完全失去了主体哲学曾经赋予人的那种思想、意志和情感,变得沉默寡言。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新媒体应运而生,它为人们的“闲聊”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所。微博不同于腾讯QQ等聊天工具,也不同于BBS、天涯社区等论坛。QQ多是一对一的聊天,当然也会有QQ群,但它大多是建立在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上,以特定的名义将一个群体组织起来以供联系的一种方式。而在BBS、天涯社区等论坛中,人们则是以跟帖的方式,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而微博则打破了群体和固定话题等界限,彰显其独特优势。微博以文字的方式,将人们的“闲聊”记录下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任何群体、任何话题的讨论之中。这虽然不是最原始的面对面的闲聊,却将不在同一地域,却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群体联结在一起。每一次评论和转发都是一次“闲聊”——有人在说,也有人进行回应。即便是单独围观,人们也能享有群体围观的体验,因为围观者从评论和转发的记录就可以知道,其他成员也在关注相同的话题,即是在与他进行“闲聊”。

二、口头文化的再兴起

口头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习俗是尽人皆知的,而且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在大体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意义的产生与传播:谈话并不对生产者与消费者加以区别。在我们的文化中,诸如口承史诗、民间叙事诗、歌谣等,都是口头文化的精粹。口头文化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之上,通过口与口的传达而传承下来。然而如今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稀少,口头文化渐失活力。

微博等新新媒介的诞生,带来了口头文化的新繁荣。新新媒介构建了由网民参与并驱动的意义,延伸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新词汇。在2012年微博流行语排行中,以“屌丝”、“元芳,你怎么看”、和“XX style”为主的新鲜词汇赫然榜上。同时,微博等新新媒介不仅构建了这些流行词汇的意义,而且还构建了使这些意义得以流行的群体。这些群体将这些流行词汇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运用到俚语中,口口相传,衍生了一种新的口头文化。这种口头文化不像口承史诗、民间叙事诗那样正统,也不像歌谣那般动听,甚至是带有贬义、不雅和有辱斯文的意味。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口头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注入了新鲜与活力。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内心极易产生巨大的焦虑和恐慌,社会生活黯淡无生气。因此当这种口头文化出现时,它很好地缓和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网络流行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其实就是表明人们在与这个词汇发生联系时,也是在与使用这个词汇的整个群体发生着联系。他们在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时,即是在扩大这个群体的范围。于是他们就能在心理上感受到彼此的寻在,找到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同时,这种口头文化也在传达着一种娱乐精神。人们以一种恶搞和窥视心理自嘲和互嘲,在口与口的传达中,将内心的情感以无厘头的方式宣泄出来。它是人们对日益边缘化的生存现状的无奈,也是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的自我排解,更有对主流的蔑视和成功学的嘲弄。

三、结语

以微博为主的新新媒介推动并发展了“闲聊”,让人们超越时空的界限,借助媒体感知他人的存在。他们构建了时下最流行词汇,并构建了使这些词汇得以流行的群体,促成了口头文化的新繁荣。新新媒介是顺应历史潮流而诞生的产物,它们的多元优势和特性,不仅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便捷。总之,新新媒介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沟通与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上一篇:在行走中成长 下一篇:浅议冯小刚电影中的植入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