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6-13 06:33:23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也是师生完美配合的体现。我一直期盼这种完美能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但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很大的距离,只好反思: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领导组织的高效课堂的观摩学习活动,除了路途所见所闻让人感慨之外,看到自己的梦想展现在现实中,激动之余感触颇深,“高效课堂模式”为我今后教学工作的高效性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学习所获将成为我终生受用的财富。

我感受到高效课堂不仅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持,还来自于通过教师自身素质来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来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调整与定位,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形成方法的过程。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我将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将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将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原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而且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快乐。同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看到了学困生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资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依然是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这样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得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孔子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不失为我们追求高质量教学的一种途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尽相同,教育对象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更是参差不齐。也就是说,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让我们的教学生搬硬套,形成一种所谓的定式,这实际也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是我以及所有同行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青海省互助县城南学校)

上一篇:如何为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条件 下一篇:为实验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