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梦 船的梦

时间:2022-06-13 05:14:12

一、开关产品和船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我应浙江宁波宁海县县委邀请,去参观访问,猜不透宁海宣传部为什么要带我到大佳何镇去?为什么要参观一个制造开关和金属零件的工厂?此厂的门面并不气派,厂房的规模不大,设备也不现代化,甚至还有手工制作的痕迹。那么,难道是这个厂生产的开关和金属制品出类拔萃?也不是,很一般,很平常,成品就在道旁,包装简单,堆放得也不整齐划一。

这个厂用什么来饱我的眼福呢?

一个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儿来迎接我们,笑眯眯地陪我们走着看着介绍着。我想,他也许就是这个厂的厂长了,他也许是从东北到南方来创业的,这对宁海来说就是个典型了……

我们一行人慢慢往车间的深处走去,突然发现有个一千多平方米的大仓库,里面搁放着20多只大型船模,它们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叫我眼睛一亮。 每一个船模起码有1米多长,每一个都精雕细琢、玲珑剔透;每一个造型都是独特的,没有重复。

我立刻在船模前驻足,弯下腰细细欣赏这活龙活现的“船”,它们太逼真了,每一个部件都做得一丝不苟,船帆、铁锚、绳索、舷窗、船桨、船舵……真船上能看见的,它都有。

突然,我在心里诧异道:这些船模和开关产品、金属零件有何相连?难道把生产的零件配在船模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这时,宁海的宣传部长赶来了,他为我们介绍那位一直为我们引路的大高个儿,他果然是这个厂的厂长,或者说他是宁波宝德金属制品公司的总经理,他叫尤飞君,不是北方人,地地道道的宁海人。

尤飞君用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普通话介绍说:“我出身在东海之滨,祖祖辈辈都是靠航海谋生的,我父亲就是船上的‘宁波铜匠’,所以,我从小就喜欢海,喜欢船,简直入了迷。”

他指着他的船模说:“我们浙江宁波是中国舟船的重要发祥地,宁波余姚有个河姆渡遗址,大家都知道的,你也许去参观过,那是7 000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那里出土了一支雕花木桨,7 000岁的木桨啊,竟然没有烂掉!这证明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宁波人就行船航海了。古船中,有一种船就叫宁波船,这就是宁波船的船模,你们看看。

“你大概也听说过,离我们很近的浙江萧山还有个跨湖桥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那里出土了8 000年前的一条比较完整的独木舟,比宁波出土的雕花木桨还要早1 000年!这个独木舟在亚洲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极少见的。

“我们宁波古时候叫明州,宁波是我国交通海外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港之一。从古代开始,宁波的舟船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这样的评价可不是信口开河:车轮舟、船尾舵、水密舱壁和指南浮针,就四样是我们中国古代造船术的四大发明……”

这样的介绍叫我振聋发聩,我以前知道得隐隐约约。

二、花费巨资收藏了一只古代木锚

上个世纪初,有位南通的渔民在长江吴淞口九段沙附近起锚的时候,连带着捞起了一只木头锚,很重,很大,有七八米长。于是,他就把它带回家,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这玩意儿太大了,很占地方,似乎也没什么用,有一次搬家时,这位渔民甚至想把它劈了当柴烧,但他发现木质很坚硬。

后来,江苏金湖县有个村民叫朱宝勇,他不知从哪儿打听到这件事,就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庞大的木头锚。渔民很爽快,把木头锚送给了朱宝勇。

应该说这个叫朱宝勇的农民对航海和造船方面是熟悉的,至少他对老东西的价值是精明的,他立刻放出消息去,待价而沽。

尤飞君听说后,就到金湖县找到了朱宝勇,出了高价把这只木头锚买了下来。

这只木锚长7.45米,重量达到500公斤,原来有些部分用铁器包裹,现在已经遗失了,残存的一点锈蚀得非常厉害。

我国的宋代和元代,船上使用的是木石相结合的锚物,到了元代和明代的初期,才开始用木锚,一直到了明代中期才用上了更坚固的铁锚,木头锚不时兴了。这样推算下来,尤飞君收藏到的木锚应该是元代的,起码也是明代初期的。

查一查古书记载,《瀛涯胜揽》上说,郑和宝船的长度大约在125米,总宽达到50米,型深16米。只有这样的大船才能用这样的大锚,换句话说,这只巨大的木头锚只有像郑和宝船这样的大船才能和它相匹配,否则鱼大水小。再说,吴淞口九段沙,正在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上。如此说来,这个木头家伙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遗失的了?

有专家建议尤飞君,是不是对你的这个古代木锚进行碳14检测,这样比较科学,有根有据。于是,尤飞君把木锚上的木片拿到北京大学实验室去检测。结果,实验室的专家告诉他说:这个木锚已经有900年历史了。

按900年推算,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距今只有600年左右,时间还相差300年,木锚的诞生时间还应该往前推,它似乎不是郑和宝船上的。

有专家分析,这个木锚应该是北宋神舟出使高丽的船队遗物……

尤飞君感到非常欣慰,无论如何,他花了高价收藏没有“吃药”。第一,这个木锚,填补了我国古代船舶史部分实物的一个空白;第二,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锚实物,很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古代木锚呢!

三、他的“造船”生涯开始了

十年前的某一天,尤飞君突然意识到,中国的航海传统需要有人接力,中国几千年的各类古船古舟的原形需要有人来“复原”,再不做这些事,我们的下一代就只知道集装箱船、航空母舰和潜水艇了。他觉得他出身在航海世家,他虽然是从事金属制品生产的,但他有这个责任,他要圆一个海的梦,一个船的梦―― 制作中国古船的船模。

要制作船模,首先要有图纸。谁有中国古代船舶的图纸?古代书籍有人保存有人珍藏,古代船舶图纸有人收藏吗?几百年之前的造船图纸到哪里去找?如果没有图纸怎么能按图按比例制作船模?总不见得像船模商店那样,自己随意设计一个图纸,然后叫人去加工。

尤飞君到民间去寻访,他寻觅到一些古船船身的雕花图形,于是立刻就把它们描了下来;他搭飞机专程赶到北京,拜访中国军事博物馆,拜访中国历史博物馆……结果,只搞到很少的几份古船图纸;他飞到日本去寻根究底,追踪中国古船。日本江户时代,竟然有画家绘下了来日本长崎港的中国船舶,名字叫《唐船之图》,这些画非常精美非常详实,被视为日本的国宝,尤飞君在日本如饥似渴;他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上看到了汴梁客船和货船,非常精细和生动;他从明代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中找到了漕舫船的模样……

终于,图纸在握。

从1998年开始,尤飞君把马世民等一批老造船工匠组织起来,开始制作中国帆船模型。一边制作一边摸索,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船模需要300到400个工时,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完成。

他和工匠们一边制作还一边请教专家,包括武汉理工大学的席龙飞教授、国家博物馆的王冠倬研究员等等。

一路走来,尤飞君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孤独,不要说支援和帮助,就是理解他的人都很少很少,有时候真是山穷水尽!“你好好开你的工厂,赚你的钱,你倒腾什么船模呀?”可是,他出身航海世家,他有一股劈风斩浪的不服输的韧劲,他咬着牙坚持着,只要他的仓库里又有一艘新的船模诞生,所有的烦恼和困惑立刻被他遗忘殆尽。

有一个做法非常特殊:只要船模一问世,尤飞君就把图纸和模板全部销毁,他想让他的船模成为中国的唯一!

他一头扑在他的“造船业”上,一扑就是整整10年。10年里他一共造出120只大型船模。古船的三大类他都有了:沙船、福船和广船。具体的各种船模有太湖的七桅沙船、绿眉毛船、出使琉球的封船、广东漕船、康熙南巡船、乾隆下江南船、其他的大黄船小黄船、麻阳子船、菱湖船、青蛙船、卤蛋船、三不像船、杭州湾商船、盐船……林林总总,看得人眼花缭乱。

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多江河湖海,有这么多船民,要把所有的古船制作成模型,是很难穷尽的。然而,尤飞君继续着,不折不挠。

他告诉我:“这里展出的只是我船模的一小部分,有的还是半成品,正在加工制作中,我的大部分帆船船模已经运到宁波市里去了,博物馆在那边,你有机会到宁波市去看……”

原先,尤飞君制作出古船模之后,都把它们放在自己的仓库里,图纸也销毁掉。有一次,席龙飞教授一针见血地批评他说:“你太自私了,120条船足够写一部中国古船历史,但是,你只有把它们展示出来才有价值啊!藏品最终要走向公众,这样才有意义。”

尤飞君琢磨:对呀,中国的航海传统只有靠众人才能得到传承,更多的人来关心甚至制作中国古船模,才能让后人了解船舶的演变过程,这一条线才不会断。他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古船模拿到宁波庆安会馆去展览,不收门票,让大家尽情看。

庆安会馆(即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的馆长黄浙苏在开幕式上说:这里展示的是尤飞君先生制作的古船模,其实展示了中国古船活历史!

这些年来,尤飞君为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制作了5米长的明代漕舫船,为淮北市博物馆制作了5米长的北宋汴河客船,为威海定远舰展室制作了3米长的郑和宝船……不是小打小闹,不是小船小模,可谓巨制了。

他制作的古船模严格按比例缩小,常常精细到帆可以升,窗可以开,舵可以转,如果装上微型轮机,它们真的可以开航了。以“宝顺轮"为例,这正是庆安会馆的主人在1852年和好朋友一起集资买下的,当时就停在三江口。“宝顺轮”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当尤飞君按五比一的比例制作出一条“宝顺轮”的古船模,安庆会馆的工作人员怎么不欣喜万分?怎么不把它当作最有意义的镇馆之宝呢?它是宁波航海人的骄傲!

四、海员后代的梦想

尤飞君问我:“你们上海不是要开世博会了吗?”

我回答:“快了,2010年,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

尤飞君说:“如果有可能的话,请你帮我联系联系,我愿意为世博会制作一个特大型的船模,赠送给世博会,表达我一个航海后代的心意,也表达我们宁海人的一份心意。”

我暗暗琢磨:这个简直到了“船痴”地步的尤飞君这10年来拿什么经费来制作船模?他已经花费掉一千万元!他创作的一百余艘古船模虽然价值连城,但是他一般不出售,还把大部分船模都送到宁波市庆安会馆去展出,建立古船博物馆。他还建立了一个“宁波中国古船研究所”,招贤纳才,正儿八经地研究中国的古船。他已经主编出版了一部《中国古船图鉴》,非常精美和权威,出版费用很高。他还花巨资收藏了一个长7.45米的古代木锚……干这些事都需要经费,都要自掏腰包,只出不进怎么行?

再说得实际一点,找人设计图纸、请人来搞古船研究、让专家来鉴定、买上等的木料、寻找最好的油漆、编制牢固的绳索、指导工人师傅制作船模、长途运送船模……只要动一动,就有资金发生。尤飞君可以把制作好的大型船模赠送于人,分文不取,可是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专家付出了智慧和劳动,他们难道……

我终于明悟:这个尤飞君原来是用他公司的盈利来养船模,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圆自己一个海的梦,他的梦也是宁海的一个蓝色的梦。

梦和梦想是不一样的。梦也许是空的,一个人做梦做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少;梦想呢,可以是空的,也可以是实的。梦想一旦付诸行动,浇灌心血,就会变得很神圣。

上一篇:美预测十大科技攻关项目 下一篇:BDI回升:撬动航运“寒冬”的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