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时间:2022-06-13 01:56:5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如今21世纪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变化,对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如何将新技术和新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新情况下提出的新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能力培养 思维 多媒体教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当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像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灌输式的应试课堂教学等,如何彻底改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和聪明才智。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无论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改变,在目前情况下,利用课堂来传授知识还是主要的渠道。因而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逐步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首先要从优化教法上人手。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启发式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会学为主旨的原则,要让学生不仅能听懂,而且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学好并有创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学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启发思考和引导学习上。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教育培养,既要注意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还要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使优等生有一定的发展思维的空间,中等生能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更要使差生能够达到必须共同能完成的基础教学目标,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提倡一题多问的方式,这样既面向中等生,又照顾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优等生的创造思维。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特别要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设计的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的功能,将教学中重点涉及到的知识形成的过程全部进行回放或再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清晰的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消化所学到的知识。

另外,如果把数学知识以结果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势必造成一种添鸭、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从教学本身来讲,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在于会记忆一些知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获得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用教材教”,相信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更要关注潜在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凡遇到新鲜事物总想看一看、动手试一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时,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外,还可以多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首先要运用巧妙的语言来引导。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激发小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对于课堂提问应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发言机会应向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倾斜;第二是对学生回答错了的,不应立即否定。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修正、补充,以逐步达到完善。第三,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新时展形势的需要,因此传统的黑板和书本的教学模式应彻底改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合乎新课程理念,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不断求新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进发出来。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来组织教学,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情景之中,保持奋斗、愉悦、渴求上进的积极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而有地发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红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思考》,《新西部?教学改革》[J],2013年第05-06期

[2]杨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J],201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张宏芳(1977.4—),女,安徽肥西人,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民生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新基金法对我国基金业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