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的婚礼

时间:2022-06-13 10:24:51

伊朗人的婚礼

每到秋天,在德黑兰市区灰黑色基调的街道上,在高速公路奔驰的车流中,常常能见到那种引人注目的漂亮的花车,我一直很好奇,伊朗人的婚礼到底有什么特色呢?终于,我等到了一次亲身观摩一个完整版本婚礼的机会。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应邀来到我的朋友阿芙萨奈的家出席她的婚礼。

序 曲

伊朗人的婚礼分订婚仪式和结婚典礼。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而结婚典礼在男方家或在饭店、俱乐部举行,一般在订婚仪式的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伊朗人对订婚比结婚重视得多。一旦订婚,双方即得到法律认可。所以订婚仪式前家里定会精心地准备一番,仪式也颇为讲究。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伊朗家庭为了节约开支把订婚和结婚合二为一。

今天,就是阿芙萨奈的大喜日子。一进门,阿芙萨奈的姑姨姐妹们就热情地迎上来,一一和我拥吻。和欧洲人先贴左脸再贴右脸不同,伊朗式的拥吻礼很特别,也显得极其热情。他们先互贴右脸,再互贴左脸,然后再贴一次对方的右脸。我刚到伊朗时,对这种拥吻礼感觉就像在大街上硬要靠左行驶一样的别扭,有时就弄错了,将自己的右脸伸向对方的左脸,或者忘了还有第三次。结果,不是闹得好像两个人互相躲闪,就是使对方的脸尴尬地停在面前。惹得我们相视而笑。

还没有到新娘新郎出场的时候,这让我有时间先把他们的“舞台”欣赏一番。在客厅的最佳位置壁炉前,有一方三四平方米的素净白布铺在地毯上。白布的一端摆着一面古色古香工艺考究的铜框大镜子和同样风格的两架铜烛台。而另一端,在鲜花搭起的花轿样棚架下,摆着新郎新娘的座位。中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可爱的小东西。那看上去像金蛋、金核桃、金杏仁和金榛子的东西,原来是用金箔纸精心包好的实物。再仔细一看,居然还有用崭新的纸钞折叠成的花朵。最绝的是用伊朗人平时吃的薄饼做成的花,如果不是伊朗朋友告诉我,我真的没有看出来。阿芙萨奈的父亲细细地讲给我听:“这些东西都是伊朗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必需品,在这里用来象征新人婚后将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白布上还摆着漂亮的洋娃娃,不用问,这是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啦。这些东西当中还有一小盆清水,见我好奇,阿芙萨奈的父亲说:“波斯人认为,水是世上最纯洁之物,是完美、健康的象征。”阿芙萨奈的父亲又指着一本精装的《古兰经》、一只盛满蜜汁的高脚杯和两枚扎着白色蝴蝶结的糖棒对我说:“这三样东西是举行仪式时必不可少的,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于是我一边聊天,一边迫不及待地等着阿芙萨奈和她的如意郎君的到来。

破 例

不一会儿,门外响起了女眷们一阵“喏喏喏……”的欢呼声,肯定是新郎新娘驾到了!我跑去一看,身穿曳地长裙的阿芙萨奈由新郎牵着手缓缓起身离开轿车,身后有一个小女孩托着她洁白的婚纱。一个伊朗女人一生中只有一次可以不披长袍不戴头巾堂而皇之地在大街上风光,那就是当她穿上洁白的结婚礼服的这一天。

伊朗是世界上伊斯兰教规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在伊朗,根据《古兰经》教义,法律规定妇女在公共场合时,除脸和手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不准在外。所以妇女必须穿长外衣戴头巾,以免她们的美发和美丽曲线引起男性的邪念。如果露出不该暴露的部位,便是亵渎真主、违反教规的行为。

就连在游泳场,这个规矩也不例外。在伊朗,连正式的海边游泳场也是男女分开,而且用帐子围得严严实实。如果在没有设置男女不同场所的海边游泳,女士的装束就得和在街上走路时一样,因为不时有警察开着巡逻艇来巡逻,见到没穿袍子游泳的女人就会抓走。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应邀到一位伊朗朋友在海边的别墅小住几天,当天傍晚,太阳落山后,海边已经变得灰暗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一个奇怪的场面:一位黑袍黑头巾全副武装的姑娘,“哗啦哗啦”费力地向海里走去,不是去干别的,而是去玩水!那场景怎么也让人感觉不到游泳的轻松惬意。

在德黑兰,不时有朋友向我介绍:按照伊斯兰刑法,偷了东西要被砍掉一只手;通奸的男女要被困在山谷里,被乱石砸死等等。我还听说,有位没有戴头巾的外交官夫人被警察抓了去,脸上被涂黑了。

这些恐怖的情况,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新娘珍惜这穿戴自由的一天。

高 潮

新娘的花车到了。

一位女眷连忙走出门去,双手捧着一具烟雾缭绕的小炉子,举到新人的面前。里面燃着一种特有的植物,伊朗人认为它的烟雾能够驱邪。新郎新娘轮流象征性地抓起一缕烟雾,在对方面前划几圈。亲友们迫不及待地把鲜花瓣、糖粒和崭新的小面额纸钞、硬币一齐抛向新人。客人们和新人一起争抢着纸钞和硬币。因为谁抢得越多,就意味着将来谁越富有。阿芙萨奈一边抢,一边兴奋得尖声叫着。她父亲见我不习惯,抢了几张纸币就塞在我手里。

人群继续欢呼着,把新人拥进客厅。这时正是傍晚时分。新郎用右手扶着新娘的右手腕双双点燃镜子边上的蜡烛,他们的婚礼开始了。

两人坐下,把《古兰经》打开,摊放在膝头。

婚礼仪式由一位老阿訇主持。阿訇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职业人士。对穆斯林来说,取得阿訇资格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只有在经学院里学习多年,经学和德操都达到一定水准,能诵读、通晓《古兰经》的人,才可成为阿訇。因此,在穆斯林中阿訇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今天阿芙萨奈家就请来了一位资深的老阿訇。他一袭阿訇特有的装束:头上缠头白布,身上披着褐色袍子,坐在新郎新娘的一旁。

两家至亲好友围拢在四周,由四位女眷各执一角在新人的头顶上方撑起一块两平方米左右的白布,其他女眷们一一轮流上前,两手各拿着一支糖棒,在白布的上方吱吱地磨一阵。糖纷纷落下,象征新人沐浴在甜蜜之中。

同时,老阿訇先高声地诵读一段《古兰经》,然后介绍结婚契约上的内容,最后宣布两人的神圣结合,并监督和见证他们在结婚契约上签字。然后新郎新娘在女人们又一阵“喏喏喏……”的欢呼声中互相把结婚戒指戴在对方的手上。一位女眷把高脚杯举到他们面前,两人分别用小拇指在高脚杯中蘸满蜜汁,送到对方的嘴里。他们两人都把嘴张得很大,几乎把对方的整个手指吮进嘴里。因为吃到的蜜越多,就意味着将来越幸福。

亲友们按照长幼亲疏依次上前,将自己送的项链、戒指、手表、手镯等礼物亲手为新郎或新娘戴上。当他们的身上再没地方可戴时,就向众人展示一下,然后放在自己脚边的礼品盒里。仪式结束时,阿芙萨奈的脖子上、手腕上和手指上满是金光灿灿之物。

乐队奏起了欢快的波斯舞曲。新郎新娘随着音乐先舞起来。然后,狂欢开始了。波斯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早已按捺不住的男女青年率先跃入客厅中央,随后,跳舞的人很快就越来越多。在显得拥挤的客厅中,男女老少个个跳得娴熟自如,旁若无人,忘乎所以。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要数女孩子们。在这种场合,她们大胆地甩掉长袍和头巾,换上华丽的长裙或暴露的时装,把头发梳成精心雕琢或简单时尚的各种别出心裁的样式。她们陶醉地舒展着柔软的双臂,炫耀地扭动着灵活的腰胯,兴致之时便疯狂地抖动耸起的双肩,直把金光闪闪的长裙抖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伊朗女孩子从五六岁时起就被家长送到专门的学校学跳这种舞,只是为了把她们塑造成真正的波斯美女。阿芙萨奈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波斯美女。坐着的人也都击掌和乐,还不时地和着舞蹈的节奏发出“嚯!嚯!”的欢呼声。整个客厅弥漫着波斯人特有的热情。狂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上一篇:现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邓肯 下一篇:非洲的女性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