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对策

时间:2022-06-13 09:44:05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对策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日趋呈现出严重的态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以心理危机的特点、分类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的方法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置工作思路,并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1 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

1. 1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按 Punukollu(1991)的定义,心理危机是“个体运用通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的一种反应”。 Gilland 和 James 在 2001 版的危机干预专著中把心理危机归纳为:心理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此时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识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认定心理危机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外部刺激、当事人不能处理和心理失衡。

1.2 心理危机的分类

1.2.1 发展性危机。又叫适应性危机或成熟性危机。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遭遇环境或自身生理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应激反应。对大学生而言,发展性危机的表现为入学不适应、对未来前景的担心、考试不及格、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等。

1.2.2 境遇性危机。是指出现罕见或突如其来的超常事件,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心理危机。对大学生来说主要表现在:交通意外、失恋、突然的疾病和死亡等引发的。

1.2.3 存在性危机。是指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心理内部冲突和焦虑。表现在关于人生的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1.3 心理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一种从短程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急诊访问形式或劝导的形式,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并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以防止伤害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们,并最终使之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使其情绪、认知、行为等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或高于危机前水平。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如困境或挫折等心理危机境遇的人采取迅速、有效的对应策略,及时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并给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

2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及成因分析

2.1 心理危机的表现

通过来自不同年级的不同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有:贫困生群体、新生群体、独生子女和毕业生群体。贫困生群体普遍家境贫寒,使其产生明显的心理落差,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刚考入大学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在这一转折点上和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身心发展极不稳定,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期,使他们心理冲突和动荡加剧,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独生子女一般家境较为优越,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赖性,易出现孤独﹑苦闷﹑忧虑等症状;大学毕业生是大学生中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对于他们而言,面临着许多人生的转变和抉择,求学与求职的冲突、与同窗四载的同学分离、激烈的就业竞争、对社会的适应等课题纷纷摆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2 心理危机的成因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危机的主要成因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失衡状态。

2.2.1 生理原因。已经进入青年期的大学生,正是因为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2.2 心理原因。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自我概念方面的危机,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由过于自尊转变为过于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2.2.3 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的急剧变革不仅给人们的价值取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原因,小学到大学所受的教育中积累潜伏下来的各种因素。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由贝尔金提出, 目前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三种, 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对于平衡模式来说,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稳定受害者的情绪上,使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情绪平衡状态。这种模式在处理危机的早期干预时特别适合。对于认知模式危机来说,重点在帮助当事人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重新获得思维中的理性和自我肯定的成分,从而使当事人能够实现对生活危机的控制。对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来说,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促进个体的康复,使其进入更好的心理平衡状态。心理——社会转变模式适合于情绪已经稳定下来的个体。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采用一定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早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在学生中建立信息员制度,做好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4.2 建立高效的危机干预系统

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心专家组成员由资深的心理医生、管理专家、心理学家组成, 并负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建立和开通24 小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通过宣传教育让每位学生知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

参考文献

1 Richard K James.危机干预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马喜亭,刘立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

上一篇:来做一次年终考评吧 下一篇: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