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时间:2022-06-13 07:14:09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已经38岁了,以摆摊、等三轮车为生;他只有高中文凭,似在来自北大、复旦等三位教授的联名举荐下,刚参加了复旦大学博士生招录考试。

他,就是来自辽宁的蔡伟,虽还未被录取,但复旦的研究生已称之为“蔡博士”。

现年38岁的蔡伟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中等个头,偏瘦,衣着朴素,很容易湮没在人群中。从辽宁省锦州市一所高中毕业后,蔡伟没能考上大学,便进入当地一家橡胶厂做胶管工人,几年后工厂倒闭。由于家境不好,蔡伟一直摆摊、蹬三轮车接送路人,以改善成家后的生活条件。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在蔡伟高中毕业后的二十年间,凭着“对古文字有着强烈的研究冲动”,他在国学的探寻道路上就没有停息过,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买书上。

也许是上天眷顾勤勉的人,当时光流逝到1997年,中国古文字学界泰斗级人物裘锡圭先生在学界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初探》一文,而对赋中的“佐子”未能作出解释。蔡伟看后,随即去信说,“佐子”应读为“嘬子”。裘先生就此相知蔡伟。日后在《再谈古文献以“孰”表“毅”》等文中多次引用蔡伟的观点。

2008年9月,蔡伟经由裘锡圭先生引荐,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特邀他参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的整理工作。蔡伟也趁此机会来到了上海。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老先生爱才,看到他生活上不宽裕,学习条件也很不稳定,出于鼓励目的让他参与了这一项目。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之后,蔡伟在古文字研究上表现出的学术潜质打动了裘老教授,遂联名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韶关学院徐宝贵教授,上书国家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准考博士资格。之后即得到教育部的肯定批复。

如今的蔡伟,已经被复旦大学列入2009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日前表示,现在离正式发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他的被录取已经没有问题了。此外,他的博士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

一个车夫就这样圆了一个国学梦想,蔡伟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现有学制下,无论蔡伟的学术造诣达到何种高度,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中年人,暂不论博士,就连硕士或本科他都很难被录取。一般而言,考研究生需要本科或同等学历。而博士生的培养又与本科、研究生不同,是教育部统一选拔人才,大学并无完全招生资质。

而复旦方面对此是这样认为的:

“蔡伟确实是复旦大学校史上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博士的学生。校方接受这样一名报考者,完全是出于对这个人才的爱惜。”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说:“现在这个社会读古文的人太少了,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研读古文,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该被浪费掉的人才。”

这句“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该被浪费掉的人才”很是让人感动!蔡伟对此非常感激,他反复强调: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真的很幸运!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裘先生以及研究中心的关怀,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一定要在古文字方面作出贡献。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一个多么圆满,和谐的结局啊!让人不禁想起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个世界上,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功底深厚的人一定还有很多,而真正被发现、被挖掘出来的毕竟还是少数,但是蔡伟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对于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们,蔡伟的一句话更需要牢记:“人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坚持梦想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一篇:边偷菜边上班 下一篇:钱,真的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