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时间:2022-06-13 05:55:32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语文是新课程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课外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语文作业重知识积累,轻能力的发展,表现形式单一,缺少选择性。而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作业是无须动脑筋和集中精力思考,类似于记忆抄写的作业可以放到自己思维状态不佳的时候。反映了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低和功能的异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开发语文作业资源的广度和智力活动的强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相关经验如下:

一、表演表现型作业设置

利用表演辅助教学有两方面好处:第一,由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因而,作业设计要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要改变单一的知识巩固型作业,把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与动手操作之中。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展示型作业主要有:手工作品、艺术特长,洗衣服、扫地、擦桌子,佩戴红花等等。“心灵”展示:讲故事、做好事等等。展示什么内容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在于展示的过程,在这一极具实践和动手特点的环节中,学生的心灵变得舒畅起来、欢快起来。语文教育、语文作业对学生的情感培育功能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专题搜集型作业设置

在一次五一假期,笔者试着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围绕“走进叶的世界”这一主题,从“叶的颜色、叶的形状、叶的效用”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并写出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一个月后,我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全班45位学生,人人都完成了这份报告,大部分同学的报告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剪贴、有照片、有图画、有说明、有实验等。每个同学都精心设计了封面。看得出,这份作业学生是花了功夫的,当问他们感受时,他们都说:“找资料,问别人,写研究报告,花了好多时间,但学到了好多知识,很有意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孩子们最喜欢大自然,有关自然界的一切都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写调查研究报告,对于第一次接受这种课外作业形式的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当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了。

三、趣味想象型作业设置

寓兴趣于作业之中。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强化作业的情趣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内趋力,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识字教学可一改机械重复抄写作业,采用猜谜语、编辨字顺口溜、儿歌等形式进行。如学完“雪”、“元”两个生字后,布置猜谜作业:“大雨冲倒一座山”,“两个儿子一块宝”;区分形近、音近及同音字“栽、裁、载”三字:木栽裁衣车装载;区分“晴、睛”二字:日晴目睛只差一;学完关于“夕、朴、火”与“包”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后,可以让学生编创这三种偏旁所表示意义的儿歌。“鱼儿在水中吐泡泡”,“有火就是炮”……学生们可以很快分清了它们各自的意思。然后,在教室墙壁上分别挂上“炮、跑、抱、苞、泡”等“字插”,设计“字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学生们对这类的“游戏”会感到特别有趣,人人踊跃“参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做作业。这样的作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小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充分展现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开展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小学生的发展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镇明德小学)

上一篇:《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下一篇:随文练笔 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