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数”渐进,构建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2-06-13 03:19:20

循“数”渐进,构建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摘 要】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在发展当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西部县域 农村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

(一)校点分散,难以有效实施资源整合

以笔者所在县区为例,全县中小学校213所,其中完小97所,教学点75所。97所完小中,人数在100人以下的53所,人数在50人以下的14所;全部教学点学生人数均不足50人,其中人数在20人以下的66所,(42所学生数为个位数)。与此相对应,在教师配备上受学生数限制,完小一级学校教师数一般在4人以下,教学点则多数是一个教师,复试教学或教师包班教学成为无奈之举(教学点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小,师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一些是典型的一师一校,教学方法上只能采取复式教学;行政管理上则琐碎、繁杂)。因为校点分散,资源整合难度大,撤点并校增大了学生的上下学距离、成本和安全风险;办寄宿制学校又受软硬件条件限制,难以实施。过早的寄宿制学校生活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生理上负面影响,“疏离了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间的联系”。

(二)教师配备不合理,“素质”教育先天不足

1. 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2. 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面临难以开齐、开足课时的困难。农村小学英语、音体美专业课教师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要。

3. 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从县区层面看,在职教师数总体有余,而区域不足。部分乡镇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一定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偏远乡镇学校,尤其是农村完小、教学点则相对缺编。

教师配备的不合理使得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突出,农村“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均衡发展成为奢望。

(三)“各司其职、各自为政”,教育行政管理效率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重点是“人”,是为“人”服务。教育行政管理的一切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具体来说是教师和学生,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但从现实层面看,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注重的是“物”或者说是“事”。

二、循“数”管理,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新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是“人”,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点分散,学生数处于低位状态,教师配备不科学甚至一校一师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学科教师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长期存在。

面对这一困境,农村义务教育要突破瓶颈,实现均衡发展,需要新的模式。笔者认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校园或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国内的已经起步并得到了较快发展。“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学校生活、工作和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

从2000年起,各地积极建设,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笔者所在县区为例,截至目前,全县小学阶段学校有计算机449台(合生机比约为44∶1;师机比约为3.5∶1),初中学校有计算机850台(合生机比约为12∶1;师机比约为1∶1),已配备白板教室437个,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82所,占全县学校42%。显而易见,推进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现实条件。

(二)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其应用

乡镇初级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是乡镇所在地的规模学校。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中心小学同时负责全乡镇小学的管理。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以乡镇初级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单元(以班级为最小单位)。建设县级层面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成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档案管理、账务管理和后勤管理等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和教学、科研等的共享数据平台,为学校创设一个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管理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整个县级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管理、服务的系统化、网络化。

为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环境建设,即必要的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二是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的数字化建设;三是应用(包括教、学、评价;教育管理、服务等)的数字化。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

怎样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广大的农村孩子能够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设数字化校园,循“数”渐进,构建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将有助于农村校点突破自身局限,拓展新的时空维度,为均衡发展启发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冯翠云. 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刘建新,李岩,孙琳琳.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探讨.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8).

上一篇:人格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