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更倾向于唱多做空

时间:2022-06-12 10:41:22

中国股市对“红五月”有着美好记忆,因此,一周多来我所感受到的市场言论相当多头,特别是“五一”长假后出现了四连阳,甚至《人民日报》都在通过探讨国外投行言论由空转多来给中国的股市打气。

但事实上,市场走势不佳,反弹的力度相当弱,有着随时掉头向下的形态。众多多头声音更像是一种期待,只不过,在我眼里,股指无法走强正说明活跃的投资者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买入股票,相反,他们的操作行为总是在“防范风险”的名义下卖出股票。

资本市场人士对当前的经济表现达成了一个“弱复苏”的默契,在我的理解中,这恐怕是最糟糕的一种局面。

如果复苏很强,市场当然应该表现良好;如果复苏不成功,政策刺激的力度加码也会带来一波不错的行情。而今,经济复苏,就不需要刺激:但很弱,又不排除重回颓势,这就使得目前的局面分外煎熬。

对这样的“弱复苏”,一位著名的投行研究员以相当肯定的口吻预计了今年四季度前A股将成为“鸡肋”。他的言论有大批拥趸。实际上,我个人也相当欣赏他的观点。

在他看来,由于未来中国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不会显著改善,而以信托、理财为代表的无风险收益率不会明显下降,这就令中国股市难以形成牛市基础。但管理层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场,会一定程度上阻止下跌。

这番自圆其说的观点在技术上很好地解释了市场表现。但我更想说,即使你认识到了自由现金流和无风险收益率的问题,却不足以理解中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并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状况不佳,原因在哪里?

我相信在中国搞企业的人都会同意,税收、行政性付费及社会福利负担太重。这些负担加在一起可以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我知道会有人争议说,企业会通过产品定价转嫁这些“负担”。但是,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纵然这些负担可以作为成本实现转嫁,但这样的行为在伤害了消费者的同时、大大削减了消费者的购买总额。税收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受损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既是企业经营艰难的表现,也同时进一步打击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冒险的回报太低了。更让人沮丧的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冒险行为还要面对突破政府管制带来的道德、法律风险。当然,更多的情况是这些风险并未真正发生,因为你根本就无法冒那样的险——政府严密地控制了所有可能,它让大部分中国人都相信,只有政府说可以才可以,没说可以就不可以。

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上周召开的券商创新大会上可笑的场面——那些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本圈大佬们拿着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请示报告,寻求政府的认可。正如中国大多数政府审批过的项目一样,要么项目本身与市场需求相距遥远,要么通过审批的项目倒是最具迷惑性——甚至欺骗性。为审批需要背书的政府往往就是所有造假的原初动力。

当企业不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人们发财获利的希望就寄托到了资产增值和成为某一环节的贷款人的角色上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银行占据了中国上市公司一半的盈利,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放贷生意如此火爆。

有点令人疑惑的事情是,如果中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无法从经济活动中获得剩余,那又何来放贷人的收益呢?他们借贷的动力也本该减少。

我仔细想想,终于有所醒悟。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恐怕正好可以回应市场的自觉——内在的空头势力何以占据主流。人们实际上隐隐地意识到了这样一种局面无法持续,那就是全社会都在吃老本。

过去三十年的成果,正在被各阶层的人以各种方式蚕食,相反,我们却不再创造、不再进步、不再发展。我们正在为自己形成巨大的全社会意义上的坏账。这些坏账未来不只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也会反映在我们个人、家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那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吗?

上一篇:马云为何要辞职 下一篇:假药,洗不掉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