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化”互动的总体态势分析

时间:2022-06-12 10:00:12

四川“两化”互动的总体态势分析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来,四川在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民生投入、开放水平等方面已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与公共设施、城镇化与公共事业的“缺口”却日益扩大。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两化”互动发展之路是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主路径,“两化”的加快推进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是与四川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取得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以来,四川积极推进“两化”发展,建设成就显著。2011年,四川省正式提出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即“两化”互动。

2011年末四川省城镇人口增加474万人,升至336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8%。六年来,四川的城镇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四川的工业化率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8.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为4.5%,达到了45.1%。“两化”的快速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两化”促进了四川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6~2011年间,四川GDP年均增长13.6%。至2011年末,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26.7亿元。

“两化”促进了四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6年末,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02.38元、9350.11元,2011年末分别为:6128.6元、17899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5.3%、13.9%。另外,城镇登记失业率也由2006年的4.5%降至2011年的4.2%。

“两化”促进了四川民生投入的逐步加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直以来都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2008年政府性资金在“十项民生工程”上投入了501亿,2009年投入800亿,去年投入了940亿,从2007年到2010年四年来,四川省各级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已占同期政府整个财政支出的62%。

“两化”促进了四川对外开放水平的逐步提升

2006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分别为110.2亿美元、66.2亿美元、44亿美元,截至2011年末,四川完成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分别为477.8亿美元、290.4亿美元、187.4亿美元,三者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4.1%、34.4%、33.6%;另外,2006年与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个数分别为14.7亿美元、110.3亿美元;7807家、9615家;125家、173家,年均增速分别为49.6%、4.3%、6.7%。

存在问题:“四个缺口”

缺口一:工业化与城镇化

2006~2010年,四川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5%、4.0%;2006~2011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5%、4.1%。由此可以看出近五六年,四川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二者的缺口明显。

缺口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2006~2010年的五年间,四川人口城镇化的平均增速为3.2%,而以城镇建成区面积为代表的土地城镇化年均增速却为6.4%。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城镇化水平要快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二者的缺口较大。

缺口三:城镇化水平与公共设施

2006~2010年的五年间,四川主要城市设施水平,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1%、3.3%、4.9%、6.3%、3.1%,而这五年间城镇化的平均增速为4.1%。因此,城市主要设施水平呈现出慢于城镇化水平的态势,二者的缺口依然存在。

缺口四:城镇化水平与公共事业

文化事业:2006~2010年的五年间,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3%、2.5%、0.2%、5.4%、16.3%,与这五年间的城镇化的平均增速(4.0%)相比,只有文化站和博物馆的平均增速超出了城镇化的平均增速。整体来看,文化事业与城镇化的缺口依然明显。

广播电视事业:2006~2010年的五年间,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覆盖率、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台(站)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5.9%、-16.9%、0.14%、0.14%、8.4%。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个数不增反降,只有广播电视台(站)超出了城镇化的平均增速。整体来看,广播电视事业与城镇化的缺口较大。

卫生事业:2006~2010年的五年间,卫生机构数、实有床位数、医务人员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7%、10.6%、6.1%。尽管卫生机构数的五年的平均增速小于城镇化的速度,但考虑到实有床位数、医务人员的增速较高,综合来看,卫生事业与城镇化的缺口较小。

教育事业:2006~2010年的五年间,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盲聋哑弱智学校及其专任教师的平均增速分别为:5.2%、5.6%;-6.2%、-1.4%;-2.2%、1.8%;-2.7%、3.8%;-14.5%、-0.09%;2.5%、8.4%;3.2%、6.7%。除了普通高等学校及其专任教师、幼儿园的专任教师、盲聋哑弱智学校的专任教师的平均增速大于城镇化的平均增速外,其它增速均小于城镇化的平均增速。因此,综合来看,教育事业与城镇化的缺口依然较大。

政策建议:加强“两化”的互动性

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公共设施水平、加大城镇公共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快城市的交通、住宅、水、电、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逐步缩小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城镇公共设施、城镇化与城镇公共事业的缺口。

不断推进“两化互动”向“两化融合”转变

“两化互动”是指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而“两化融合”则是指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两化互动”是城乡统筹过程中缓解城乡矛盾、促进城与乡、产与城相结合的必然路径。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两化互动”必然向“两化融合”转变。目前,在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以及四川进入“双加速”时期的三大背景下,四川应顺应世界潮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实现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多途径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两化互动”以及“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在工业化、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四川也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应以大中小城镇并举为重要内容和抓手,构建多层次的、现代化的城镇体系;其次,应以成都这一特大巨型城市为依托,在其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同时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全面促进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努力打造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市群。

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把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再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们转变观点,鼓励自主创业;其次,制定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就地吸收劳动人口的同时提高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再次,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相融合,提升三产就业人员的比例;最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最低工资和贫困线标准,提高惠民的广度和深度,以使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硕果。

上一篇:成都经验:“五大兴市”推“两化” 下一篇:自贡经验:“产城一体”助“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