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教,“电”出成绩

时间:2022-06-12 07:58:57

(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中,浙江 东阳)

[摘 要]: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以《电路探秘》教学为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道出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教师的反思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反思。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如果通过学习只是学到了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之中,那么这种知识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我们一定要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电,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使同学们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践转化为技能。这就促进了笔者由知识转化成技能的教学反思,理论整合,直观演示,动手实践的三步曲应该能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我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及电路的串、并联连接都放到实验室上课,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总结,然后马上教同学们自己亲自体验,同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能自己分析或者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严密的反思付之实践,教师激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又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反思

1.教学反思应注重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预设是指课前准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吃透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但教师的预设往往难以周全,学生的质疑经常难以估测。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也正是这些闪光点使课堂活泼生动,骤起高潮,突生机变,充满灵气,收获意外的惊喜。在教学过程完成后,教者应迅速将突发的灵感进行细致反思,及时捕捉这些“偶得”,总结成教学过程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讲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实验时,我按预设讲了实验电路图,如何接表。但学生在连接电路图时,出现了一个严重错误,他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调换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引导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还是另走捷径将错就错呢?经过深刻的研究反思我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以教案为中心了。教案的预设是我们老师的思想,它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以我先按照该同学的实物图叫同学们观察两表的读数情况,分析原因,最后来测导体的电阻。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解决了电学中常见的故障问题,有了意外的收获。

2.教学反思促进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一节课下来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如何攻破?是每堂课后必须进行的反思,将它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在电学知识中,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是电学的难点,且在历年中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要求学生在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基础上,记住“一上一下变电阻,有效部分看下端”。意思是滑动变阻器只有当一上一下连接时才能改变电阻值,并且它的有效部分是看下面的接线柱。放入电路图后第一步分析它的有效部分,第二步当滑片移动后长度如何变化,电阻如何变化,再分析电路中的其它因素的变化。

3.课题引入要精彩。这是教师在备课时进入课堂之前一直在反思的问题,肯定一种导入还是一种导入都是反思的结果。如何快速有效地引入新课题,及时把学生带进快乐而充满学习氛围的新知识的殿堂,是起始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是开山的第一锤、对弈的第一招、话剧的第一幕。这第一锤、第一招、第一幕能否敲得开、走得活、演得好,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稳和准的引入课题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学生们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准备。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课时,我这样引入:前面我们已讲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知道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也越大,而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则越小。有一天电压碰到电阻,对电阻说它对电流的作用大,而电阻说它的作用大。到底谁的作用大呢?两者闹到法庭。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给如何判决呢?这是我反思后的确定,综合运用社会学课的知识,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行为作为本课时的导入,学生立即进入要学乐学的境界,新颖又切实可行,起到先声夺人抢占制高点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在电学演示实验结束后,我故意把废旧电池扔到垃圾桶里,然后问学生是否可以?这一扔一问,看似简单,却是我在与家人的一次沟通中反思而形成的,觉得远比一番道理行之有效而采用的。我借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之多。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电池中含有汞,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别是汞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鱼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会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会中毒致死。电池中还有镉:镉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其化合物也大都属毒性物质。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就是因镉污染而致――这样不仅介绍了电池的成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能提高教学效率,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及彼从用电池反思到用电,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种设想:教室里学生不在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电灯都不能亮,而学生在的时候,只有天黑时才能亮,天亮的时候不能亮,电路开关该如何设计呢?同学们一起探究。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能为社会作贡献。

静下心思,反思课堂的得与失,考虑课堂内容的改进,这样可以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