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干井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时间:2022-06-12 07:22:00

摘 要 通过对大池干井构造带飞仙关组的地层特征,储集岩石类型、储层物性及缝洞特征,综合分析飞仙关组地层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作用。

关键词 大池干 飞仙关组 储层

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1 地层特征

据王一刚的研究,在飞仙关沉积期,构造带应位于万县—长寿开阔台地上,飞一至飞三期,其古地理环境为台内泻湖相、局部鲕粒灰岩相和潮坪相沉积,飞四时进入高水域晚期,海平面降到最低位置,沉积了一套潮坪沉积物。①泻湖相岩性主要以泥晶灰岩为主,鲕粒滩相以亮晶鲕粒灰岩为主,而潮坪相则由富含泥质的泥质灰岩组成。②

飞仙关地层是在长兴期末,台地浅滩风化古地貌基础上继承发育起来的,在区域上可分为四段,即通常称为T1f 1、T1f 2、T1f 3及T1f 4段。与川东其它地区一样,本区飞仙关组的沉积演化也经历了对二叠世长兴未期古地貌填平补齐的过程。T1f:厚度400余米,属开阔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下的连续沉积产物,岩性具有两分特征。T1f 4为一套厚度20余米的泥质岩类夹高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泥质白云岩和膏岩层。T1f 3-1为一套灰、深灰带褐色泥~粉晶厚层状石灰岩夹数层高能滩相环境下沉积的灰、浅灰色粗结构鲕状灰岩。底部以厚约3米的灰黑色页岩与下伏P2ch风化剥蚀面假整合接触。整套地层属三叠系大沉积旋回中的一个完整的次级海进海退沉积序列,分布较为稳定。

2 储集岩石类型

大池干构造带飞仙关组T1f地层为碳酸盐岩,飞四段主要为泥岩,夹薄层石膏及云岩,飞一一飞三段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夹亮晶鲕粒灰岩;储层集中分布二段的中上部,飞三段也有少量分布。③

储集岩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飞仙关组T1f 3-1

亮晶砂屑(骨屑)鲕粒灰岩为主,微晶-亮晶骨屑砂屑灰岩,微晶骨屑砂屑灰岩次之。岩石具亮晶砂屑(骨屑)鲕粒结构(为主)、骨屑砂屑结构(次之)、块状构造、定向构造(介屑定向分布)。

3 储层物性特征

4 缝洞特征

飞仙关组地层总体为致密碳酸盐岩,但地层中发育的裂缝、孔洞改善了储集性,钻井中录井及岩心都有不同程度显示。

飞仙关组目地层为T1f 3-1,仅池42井有取心,根据岩心及钻井、录井显示统计了裂缝特征。

池42井2260~2290米取心30米,共有裂缝802条,裂缝密度26.73条/米,大部分为充填缝,充填物基本为方解石,少量为泥质。麦南、龙吊、万顺场高点6口井录井时岩屑中见次生矿物(方解石),分布的厚度一般为几米。

钻遇T1f 3-1地层时有发生泥浆漏失,麦南高点池32井,磨盘-老湾高点池22井、池37井,龙头-吊钟坝高点池1井、池20井出现泥浆漏失。池22井3324~3332米共漏失泥浆972.8m3,其它井漏失量较小。钻井时有放空或钻时加快现象,表明为裂缝的特征。

综合岩心、钻井、岩屑录井分析认为,T1f3-1地层局部裂缝发育,个别井段裂缝发育程度较高,麦南、磨盘-老湾高点T1f 3-1地层裂缝相对发育。

5 储层受控因素分析

研究储层影响控制是根据岩心、薄片、孔隙类型、物性资料综合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储层因素。

沉积环境:飞仙关组T1f 3-1为正常海相台地沉积,亮晶颗粒灰岩反映了高能海滩环境。

重结晶作用:砂屑、云泥基质不同程度发生粉晶化形成粉晶白云石砂屑或斑块,在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白云石晶间孔。强粉晶化形成部分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粉晶化可使云泥基质原体积缩小形成粉晶白云石晶间孔。云泥基质膏化-天青石化过程中形成少量白云石晶间孔。

溶蚀作用:亮晶骨屑去膏化云砂屑云岩中,微晶云砂屑易溶,去膏化云砂屑、砾屑基本不溶,扫描电镜下发现粉晶白云石胶结物基本不溶,形成该储集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晶间孔为主(面孔率7%~12%),粒内溶孔次之,面孔率0~5%。

裂缝作用:飞仙关组地层总体为致密碳酸盐岩,但地层中发育的构造裂缝改善了储集性,钻井中录井及岩心都有不同程度显示。T1f 3-1地层局部裂缝发育,个别井段裂缝发育程度较高,麦南、磨盘-老湾高点T1f 3-1地层裂缝相对发育。多口井完井试油获较高产量反映了裂缝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裂缝对储层的改造起到明显作用。

注释

① 王一刚,杨雨等.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成藏条件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内部技术报告.2000.

② 杨雨,王一刚等.川东飞仙关组岩相古地理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内部技术报告,1999.

③ 徐人芬,黄建章等.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勘探目标评价.内部技术报告,2001.

④ 杨天泉,安辉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预测研究.内部技术报告.

⑤ 王一刚等.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灰岩的分布及其含油气性研究.内部技术报告,1986.

上一篇:储能式轻轨交通系统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下一篇:自动线仿真实训软件模型与登录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