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体海妖

时间:2022-06-12 05:58:24

2008年4月29日,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计划中的二号舰(LCS2),也就是通用动力公司的三体船型濒海战斗舰首制舰“独立”号,终于在位于莫比尔河上的通用动力公司奥斯图造船厂滑入水中。至此,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计划的几大“主角”终于悉数登场亮相,而“独立”号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以作战为目的建造的三体军舰。虽然事先已经有相当多的图纸和模型将其“尊容”公诸于世,但“独立”号奇异的外形还是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有话说“反常即妖”,那么,“独立”号又是怎样的一只“三体海妖”呢?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海军提出“前沿―由海向陆”军事学说,后来又提出“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概念。进入21世纪,已成为全球海上霸主的美国海军又雄心勃勃地制订了以“到2020年时拥有313艘水面战舰”为“阶段目标”的“千舰海军”计划。濒海战斗舰正是实现上述学说、构想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所在。因为在美国海军的设想中,这种舰只不仅要作为 “在濒海,在五大洲陆海交界的地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先锋和主力,还要取代现在“佩里”级护卫舰的位置,成为未来美国海军航母及两栖攻击(输送)舰战斗群的最外圈和数量最多的水面舰只。同时,濒海战斗舰也是美国海军规划中的“明日舰队”中第一种走出图纸,成为现实的战舰,可见其意义重大。

为了角逐濒海战斗舰项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出半滑行单体船方案,通用动力公司联合英国BMT公司提出三体船设计方案,雷声公司则提出表面效应船的方案。洛•马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已经于2006年9月23日下水,雷声公司已退出竞争。此后,受钢材和铝材价格上涨、“自由”号发生火灾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美国海军部一度宣布终止原规划中洛•马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的建造,原本被冷落的泰坦公司及其建造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型濒海战斗舰试验舰“海上斗士”号则获得了与洛•马和通用动力“再次较量”的机会。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建造了代号“深水计划”的“国家安全舰”首舰“伯特霍尔夫”号后也表示,“国家安全舰”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更换任务模块“变身”成为濒海战斗舰。很快,美国国会中就出现了“将‘深水计划’与濒海战斗舰计划合并”的呼声。

在此期间,由于一些我们尚不清楚的原因,通用动力公司濒海战斗舰首舰“独立”号的下水时间一拖再拖,先是从2007年3月拖到12月,又从2007年12月拖到2008年2月,到2008年2月底又说要推迟到4月份,以至于原本对三体船型濒海战斗舰有所期待的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海军颇为失望。如果再“跳票”下去,通用动力公司很可能会提前“出局”。终于,在2008年4月的最后几天,外形奇异的“独立”号出现在奥斯图造船厂的船台上,并在5月到来之前滑入莫比尔河的水中。

生来异象有异才

虽然早就有大量想象图和模型将“独立”号濒海战斗舰的独特外形公之于众,但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看到这样一艘怪异的战舰时,依然会觉得十分惊奇,甚至有不少人开玩笑说“如果用图像制作软件将‘独立’号四周的背景换成宇宙星空,绝对会有人相信它是科幻电影中的太空战舰……”。其实,“独立”号并不是第一艘让人觉得“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水面上”的舰艇,无论是瑞典“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还是挪威“盾牌星座”级导弹艇,都曾经给人以这种感觉。在现今这个隐身舰艇已经大量出现但还远不能说是发展成熟、未来的走向还不很明确的时代,其外形千奇百怪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或许是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海军舰艇也不例外,正如铁甲舰出现的初期还出现过圆形的铁甲舰一样。

“独立”号濒海战斗舰长127.6米,宽31.6米,吃水深4.3米,采用全铝合金建造,标准排水量2176吨,满载排水量2784吨。如果只是从这些参数上看,除了宽度很大,它与一艘普通的护卫舰没有区别。“独立”号之所以特别,在于它采用了少见的三体船型和十分注重隐身性能的外形设计。“独立”号是继英国“海神”号试验舰之后,全世界第二艘千吨级以上的三体船型军舰,也是世界第一艘为实战建造的三体军舰。

从理论上说,采用三体船型设计具有不少优点,例如:总体布置性好,甲板面积比单体船大40%左右,可以在排水量相同的条件下为舰载机(直升机和无人机)提供较宽的飞行甲板,比单体船更细长的船体(采用单体船型的“自由”号濒海战斗舰标准排水量284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3000吨,舰长却只有103米,舰宽也只有13.1米)也可以扩大舰载武器间的距离,减少相互干扰。生存能力强,由于船体相对细长,推进器之间的距离相对要大,水流对船体和推进器的干扰就比较小,噪声比较低,大幅度降低了被对方声呐探测到的可能性。此外,主机的废气被引到三个船体之间排出,能明显降低船上的红外辐射信号。主船体每边有1/3~1/2的长度被侧船体所遮挡,这样在遭受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袭击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三体船的箱形结构甲板宽敞,可使关键的作战部位布置在不易受损的区域,从而有效提高了生存能力。三体船的横向稳性也比较好,可以将雷达等传感器安装在更高的位置,不会造成“头重脚轻”的结果,能更早发现来袭目标。而其他船型的稳定性对重量更为敏感,重心上移可能对稳定性造成影响,雷达就要布置得比较低。

此外,三体船的适航性也相当好,两侧船体为三体船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与同等排水量的单体船相比,三体船提高了耐波性,可在高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三体船的兴波阻力也比较低,由于每个船体都是瘦长型,从而降低兴波阻力,尤其在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试验表明,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船型的细长船体可以减少20%的阻力,由于阻力降低,三体船容易获得高航速,这样全寿命期费用也会降低。

从理论上说,三体船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结构强度问题,主船体与侧体之间的波浪干扰问题等。有试验显示,在低速航行时三体船的阻力特性也不如单体船。当然,目前出现的濒海战斗舰及其他隐身舰艇,大多都采用了诸如深V型半滑行单体船(“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和“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侧壁式气垫船(“盾牌星座”级导弹艇)、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影”号隐身试验舰)、穿浪双体船等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特殊船型设计。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及所属国海军的需要了。因此“独立”号濒海战斗舰采用三体船型,无论最终得到的效果如何,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采用特殊的三体船型外,“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舰体和上层建筑的布局都十分简洁,且角度内倾,舰体和上层建筑的宽度和内倾角度也完全相同,使人觉得两者几乎融为一体,这也是它显得奇特的重要原因所在。显然,“独立”号在设计时很大程度地考虑了隐身性能,就像前面已经说过的,在现今时代,外形怪异已经成了隐身舰艇的一个必要条件。

“独立”号的动力系统与“自由”号完全相同,采用2台罗尔斯•罗伊斯MT-30燃气轮机和两台费尔班克斯•莫尔斯16PA6B STC柴油机;推进装置也和“自由”号与“海上斗士”号相同,为4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卡玛瓦125S11型易操控喷水推进器,最大航速47节,续航力4300海里/20节或 4500海里/16节。从上述参数看,“独立”号的航行性能比“自由”号和“海上斗士”号略低,但比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提出的MEKO系列濒海战斗舰(MEKO CSL)要高。当然,这些纸面参数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独立”号与“自由”号的航行性能孰优孰劣,还要看各自在海试中的表现。

“独立”号的桅杆采用了三角桅。从理论上说,三角桅的隐身性能不如“自由”号的后倾式单桅(当然比传统的格子桅要好许多)。想象图中的“独立”号桅杆顶部装有一部半球形天线远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但从最近公开的资料上看,其更可能使用与“自由”号和“伯特霍尔夫”号相同的TRS-3D/16ES型远程警戒雷达。TRS-3D/16ES型雷达为荷兰泰利斯公司研制生产的三坐标雷达,其三坐标天线长约2米,重575公斤,能够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进行方位机械旋转扫描,理论最大探测距离达200公里,实际有效距离大约100公里左右。在风浪平静的海面航行时,TRS-3D雷达自动处于远程警戒模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操作手可以选择对空对海监视、目标指示、掠海目标拦截3种基本模式,理论上可以有效跟踪3枚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外,还有增程和炮击支援两种补充模式。所谓炮击支援模式,就是通过特殊的波形和信号处理方式检测来袭飞行器和弹壳溅起的水柱,从而为弹道修正提供参考。TRS-3D雷达可以担当从发现目标到开火、直至战果评估的所有角色,几乎可以说是全功能雷达。16ES型为TRS-3D系列中最先进的型号,因其功能强大(据泰利斯公司的宣传资料称可以探测到海面上的浪花),且尺寸小、重量轻,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誉为“先进得难以想象的电子眼”。

“独立”号的固定武器包括前甲板上一门由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生产、可发确智能弹药的Mk110型57毫米隐身舰炮以及与其配套的西班牙伊萨尔船厂生产的“多娜”舰炮火控系统(同型号的舰炮也被安装在“自由”号和“伯特霍尔夫”号上),还装备了两门30毫米机关炮和机库上方一部“海拉姆”近距防空导弹系统。与“自由”号一样,“独立”号也被设计成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配置反潜战、反水面战、水雷战和协助特种作战等不同的任务模块,飞行甲板上可以起降MH-60R反潜/反水面目标直升机、R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翠鸟”Ⅱ喷气式武装水上无人机、“黑鹰”直升机等多种舰载机。“独立”号还装备有下水和回收设施,可以携带和收放无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遥控猎雷系统(RMS)、战区预备自动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等水面/水下无人战斗艇,执行反潜、扫雷和反水面目标任务。与“自由”号一样,美国海军也计划在“独立”号上装备Mk48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改进型“北约海麻雀”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含有15枚垂直发射的“网火”精确攻击导弹的“未来战斗系统”,这些垂直发射系统很可能被安装在较长的前甲板上。“独立”号的直升机甲板下部还装备有折叠跳板,可以进行轻型装甲车辆、火炮等装备的滚装运输。

事实上,无论是动力系统、推进系统、雷达,还是固定武器和各种任务模块,以及搭载的舰载机和无人战斗艇,都不是为某一艘或某一类型的濒海战斗舰研制的,而是完完全全的通用配件。就是说无论哪型濒海战斗舰在竞争中胜出,这些配件都是要必须采用的。由于实现了高度的模块化,这些配件也可以用来装备其他国家的各种舰艇,如德国MEKO系列战舰等欧洲国家建造的舰艇。

此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还面向国际市场推出以“自由”号和“独立”号为基型的濒海战斗舰出口型号,计划换装类似“宙斯盾”的相控阵雷达和可以发射“标准”-2系列远程防空导弹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海军都是该型战舰的潜在用户。

留名史册无遗憾

“独立”号濒海战斗舰的下水,标志着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的选型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就在“独立”号下水前不久的2008年4月3日,美国海军部宣布重启第三至第五艘濒海战斗舰(LCS3~LCS5)的采购招标。为了避免出现预算不足的尴尬场面,后续濒海战斗舰的采购价将上升至4亿美元,但美国海军部同时又宣称“这次采购不会平均分配,新的订单将交给获胜的承包商……”。从目前的情况看,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动力还能各自获得一艘濒海战斗舰的订单,而LCS5可能会交给泰坦公司,也就是“海上斗士”号的放大版。此外,美国海军也会继续观察海岸警卫队“国家安全舰”的进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

依现有的情况看,笔者对“独立”号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例如,即使在吨位比“自由”号小的情况下,“独立”号的航行性能还是要比前者低,且吃水较深,在浅水区的适航性也要弱一些。虽然火灾的经历使得“自由”号在美国海军高层中的印象打了不少折扣,但采用全铝合金结构的“独立”号在火灾隐患方面其实比“自由”号更加严重,而价格比钢材更贵的铝合金也使其无法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就在“独立”号下水前的十多天,“自由”号已经修复完毕并开始海试,而“独立”号的海试要到2008年中期才可能开始,是否能如通用动力所言“于2008年12月交付美国海军”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自由”号的实际性能与公开参数相去不远的话,那么其胜选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自由”号的进展再次出现问题,那么采用较常规设计(螺旋桨推进器、钢质结构和有一定隐身特征的传统外形)的“国家安全舰”的希望反而更大些。无论如何,既然美国海军已经接收“独立”号,而且根据美国海军部与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动力公司签订的合约,无论哪家在濒海战斗舰的选型中胜出,甚至濒海战斗舰这个项目本身的情况如何,“自由”号和“独立”号都将成为美国海军的正式战舰,那么作为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为作战而建造的三体船型战舰,其完全应该当之无愧地载入史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艘战舰即使设计制造得不是很成功,只要尚堪用,基本上都能服役十年以上的时间,况且“独立”号的性能应该不止是“堪用”而已。也许,我们不久就能在大洋上看到“三体海妖”的“魅影”……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独立”号还是设计、建造它的人们,应该没有遗憾了吧。

上一篇:脱胎换骨还是新瓶旧酒 下一篇:中国航天系统和导弹武器到将达世界先进水平等2...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