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住批评,让小心灵更强大

时间:2022-06-12 04:23:23

主持人语

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碰上或这或那的教育难题。《家庭&育儿》杂志推出“教育碰碰车”栏目。特与蓝袋鼠教育沙龙联合主办“教育碰碰车系列话题讨论活动”。每期均有年轻父母感兴趣的话题,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经验与蓝袋鼠朋友以及《家庭&育儿》的广大读者分享。若您的观点被采用,将赠当期杂志一本。

主持人

一诺千金牵牵小园

宝宝只喜欢听人夸奖,夸他。他就很高兴。夸别的小朋友他就生气。如果做错了事情。大人批评他,他也不能接受。轻则不高兴。厉害时就大哭。现在的孩子大多受着千般呵护。如今的教育又提倡多赞扬,少批评的方式。这些会不会使孩子们听惯了赞美,而经受不了批评呢?如何让孩子既能接受赞扬又能经受批评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吧。(Andy)

讲究批评表扬的方式

培养孩子宠辱不惊首当其冲是家长要学会把握批评和表扬的方式和尺度。逐渐培养孩子自己的是非观。

在我接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只能听得表扬,无法接受批评。我发现,这与我们大人说话的方式方法有关。有的家长遇到孩子的一点点小问题就开始喋喋不休甚至借题发挥,说个没完没了:而孩子考好了或是取得什么成绩了。家长立刻大肆渲染。

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需要家长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应该拉他一把,多给予鼓励和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应该和他坐下来,冷静地分析这份荣誉或成绩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光环和荣耀,更能得到进步和成功的秘诀。长此以往,孩子在遇到批评时不会灰心或焦躁,遇到表扬时也不会骄傲。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他从小就很独立,很多事情都自己处理。一年级时,他在家烧饭把电饭锅烧坏了差点引起火灾,父母不仅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遇到危险及时切断总电源的做法。之后,爸妈带他一起买了新的电饭锅,帮助他阅读说明书,再看着他重新做一次饭,果然孩子再也没有出现上述错误了。孩子没有考好,父母从来不责怪他,先让他自己分析失分原因。再向父母陈述,父母听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了班干部,父母不是表扬他怎么怎么棒,而是教给他做班干部的方法。我想。正是父母给孩子留有足够的自我空间,让孩子从中自然获得了一定的是非观,所以他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一杆自己的秤。

不迁就不掩饰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比较受宠的。基本没有兄弟姐妹与他争风。思想意识里当然有比较浓的“王者”理念,接受批评实在不容易。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主要看父母、师长怎么把握批评。我的经验是当发现孩子犯错时,立即给予适当批评,不迁就、不掩饰。在做批评时,最好就事论事,父母要保持一致,有分歧时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批评时切记莫伤孩子的自尊心。

批评对事不对人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大,生怕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成绩跟不上,批评、说教自然少不了。有时“气急败坏”就容易“口不择言”说狠话。而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要不激烈反抗,要不就是被迫“认错”,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心理暗示:“我很笨,我成绩差,我做不好事…。”现在都提倡鼓励教育,但遇到“原则性”错误时,还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他这件“事”做错了,爸爸妈妈对这件“事”很生气,批评的是他做的这件事,而不是针对他本人。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非常爱孩子这个“人”,批评的只是那件“事”。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

有的孩子很开朗,对批评也能泰然处之,只要不诋毁他的努力,对事不对人,他就能听进去。可是有的孩子心思特别细腻,平日感情就比较脆弱,比如我自己的宝贝。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心平气和,对事不对人。她还是特别敏感地指出:“妈妈,你这是在批评我,我怎么可能高兴呢!”一般这种时候我就不能再说下去了,只能冷处理。等这种不良情绪过去后再细细说。还有,同一个问题,第一次提出批评可能是最管用的,但批评次数多了。说明这种批评肯定是无效的了,爸妈必须去寻找另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批评的3个“注意事项”

1“当众表扬,背后批评”。批评应是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候’面对面地进行。语气要和善,态度要坚定。我的儿子5岁了,一次,我看到他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有个字写得并不太好,于是我说:“宝贝,前两个字写得不错,如果最后一个字笔画再写得紧凑点就更好了。”他很认真地把最后一个字按照我的示范反复写了好几遍。还说:“妈妈你说得真好,既指出我的缺点,话又说得很好听。”所以,批评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2批评不能空泛。“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下次要改正”、“妈妈不想看到你这样”等等批评,还不够使孩子认识、改正错误。比如,看到孩子乱扔垃圾,除了当场制止外,还要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这样做为什么不对,是否危害他人、破坏环境,或者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这么做你觉得怎样?引导孩子从心底里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

3见好就收。我儿子的自尊心很强,有时候批评他。他会很小声地说:“妈妈我已经知道了,我会改的。”此时我认为就不必再继续唠叨下去。否则会适得其反。

分清错误与失误

帅帅现在还不到3岁,半年前一次在外面吃饭,他要求用筷子自己吃炒饼,这个我们当然支持了。不过毕竟年纪小,平时也没怎么训练过。炒饼一次次地被他弄到了桌上、地上。他自己哭着说:“又弄地上了。”一副很自责的样子。我还得哄他,告诉他没事的,等会儿擦干净就好了。

想想这事,觉得孩子是没分清他自己的这种失误并不是错误,这种因为尝试而产生的失误是不会被批评的。因为这事。我总结出一条。是否属于要被批评的错误。首先要看孩子动机,动机错一定要批评,好的动机失误的行为,重要的是给予合理的引导。

爸妈不要情绪化

在让孩子们学会接受批评的同时,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家长要尽量克服自己的情绪化,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迁怒干孩子。孩子是弱者。在大人面前有的时候他们显得那么无力,你的一个瞪眼、一句大吼,都会让他们手足无措。在批评孩子时,家长也切忌情绪化,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上一篇:巧用“模仿”,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下一篇:从“心”关怀病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