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审计创新”主旋律

时间:2022-06-12 12:15:39

唱响“审计创新”主旋律

2001年以来,南京市审计局在江苏省审计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创新树特色,以创新促发展,努力使审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促进南京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年来,该局共完成审计项目252项,查处违纪金额52.8亿元,审计后上交财政2.4亿元,核减工程款5.5亿元。共获得市以上各类奖项154个。被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地区和全国审计机关勤政廉政先进单位;审计信息化工作在全国审计系统受到表扬,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市级审计机关,在2004上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在省审计厅组织的各类评比中获得奖项62个;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惩治腐败查办大要案先进集体、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依法治市工作先进集体、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和思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一、创新审计方法,放大审计效应

该局积极研究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一)整合审计资源,创新管理模式。为应对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该局积极整合审计资源,努力实现审计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有效缓解了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

一是计划项目“滚动”安排。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有机结合,注重计划的连续性,对资金量大、有预算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重要部门,以及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连续审计。

二是项目进度“动态”管理。在局域网上及时记载每一个项目的进度情况,准确掌握每个项目审计进点、出点、出具审计文书等时间节点,动态反映项目完成情况,形成高效的计划执行反馈机制,增强了全局审计项目安排的统筹力度,明显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是专业审计“联动”实施。将财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将专项资金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具体实施中强化协调机制,统一调配项目和人力,统揽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前移监督关口,增强服务意识。近年来,该局努力探索前移审计监督关口,坚持把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将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实现两个100%,并正由离任审计向全程审计转变。目前,全市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已达到100%,市管正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也达到100%。为增强审计监督效果,该局正逐步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每年除对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外,还对若干名市管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任中财务收支审计。四年来共对81名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其中,任中审计5名。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该局认真总结10多年来开展跟踪审计的经验,制定了《南京市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近四年,累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42个,核减或节约投资近5.5亿元。对南京长江二桥跟踪审计,不仅及时纠正了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帮助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工程与概算相比节约投资3.4亿元。2004年,该局又结合建设市场的发展变化,把采用BT模式的建设项目纳入跟踪审计范围,尝试“驻场审计”新模式,并制定了操作流程。对南京重大建设项目城东快速内环工程,驻场审计小组参与建设项目框架性协议和合同的谈判与监督、重大建设方案的决策调整、及时对设计变更和现场鉴证的监督复核以及监督建设资金运作的全过程,促进建设项目规范、廉洁、高效、优质。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审计署就此两次来该局调研并通过《中国审计报》向全国推广。“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获得市级机关“干部创新奖”。

(三)注重审计调查,当好参谋助手。我们运用审计调查手段,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和参谋功能。四年来,共提交审计调查报告、综合报告和信息620篇,被上级机关采用和领导批示333篇,其中省级以上领导批示44篇。

(四)探索效益审计,提高资金效果。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效绩审计课题研究小组,举办了效益审计专题知识讲座和理论研讨会,还组织审计业务骨干赴美国和韩国学习考察效益审计,各业务处室把开展效益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局掀起了效益审计学习和实践的热潮。近两年,选择教育资金、政府外债资金、污水处理厂、“小农水”等项目开展效益审计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对污水处理厂和教育资金的效益审计,市长蒋宏坤均予以批示,并责成分管市领导认真落实。

(五)树立案源意识,促进廉政建设。四年来,该局在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经济犯罪疑点线索1200条,会同纪检、司法部门查实后,有40人受到司法处理,其中,厅局级11人,处级19人。在原金陵制药集团董事长江中银、原南京市城镇开发集团总经理卢连生、原伯乐电器集团总经理邱祥林、原南京市奶业集团总经理金维芝、原南京物资集团总经理刘青等16个大案、要案查办中,勇当开路先锋,为案件突破和全面展开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得到了市委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交口称赞。

二、创新工作制度,保障审计质量

(一)制定统揽全局的工作规则。出台了《党组议事规则》和《南京市审计局工作规则》。根据两个“规则”,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按照依法审计的要求,认真履行审计职能。2004年又紧密联系实际,配套出台了《局机关效能建设若干制度规定》,对确保正确决策、坚持质量标准、及时高效运作、扩大政务公开、重视督促检查、强化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深化教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等10大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二)创新筑牢防线的制度体系。根据有关要求及地方实际,出台了《南京市审计局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等22项相关制度,形成了廉洁从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制度体系,即“一榜”,审计纪律公示榜;“二卡”,执法公示卡、纪律监督卡;“三点监察”,进点前与审计组长谈话,驻点时填写勤政廉政监督卡,出点后跟踪回访检查;“四个坚持”,部门领导坚持对每个审计组提出廉政要求,坚持现场督查落实审计纪律,坚持季度开展纪律教育,坚持半年分析纪律执行情况;“五步到位”,审计组长进点前接受廉政教育到位,入点初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廉政要求到位,在点中执行廉政规定到位,出点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位,离点后作述廉报告到位;“六书诫勉”,是指廉政要求宣传书、纪律条规公告书、群众反映转达书、举报通知书、自我检查报告书、遵纪守法劝诫书;“七项公开”,推行审计职能、权限、程序、依据、纪律、听证、结果“七公开”;“八不准”,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机关“八不准”审计纪律。

(三)健全保障质量的业务规范。从审前调查到审计复核、从审计内容到审计方式,创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已有30多个地方性法规和业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的要求,制定了《南京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在财政同级审上,制定《同级财政审计工作规程》;在经济责任审计上,制定了《南京市区(县)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和《南京市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等12项规范。这些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力推动了该局审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完善审务公开的配套制度。不断适应政务公开的形势要求,保证审计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市政府颁发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实施细则》。同时,在互联网上建设南京市审计局网站和电子邮局,在局机关大厅设立了审务公开电子触摸屏,拓宽人民群众知情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此外,还出台了《首问负责制》、《执法公示制》、《行风监督员制度》等一系列审务公开制度。

三、创新人事管理,打造过硬队伍

一是育好人才。创新学习培训机制,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局党组十分重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及早打算、长远规划,把在职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2003年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廉政型、法治型、创新型、正气型、服务型“六型”审计机关的新要求,把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在所有干部职工都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前提下,注意典型引导,聘请年纪轻且学历较高的19名同志为“学习推进员”。去年,该局被表彰为南京市2002~2004年度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3名干部职工被评为“南京市学习之星”。

二是用好人才。四年来,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公推竞岗方式,选拔任用了32名处级领导干部、21名处级非领导干部、26名科级干部。为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获得发展机会,2003年在全国审计系统率先推出了首席审计师评聘制度,并首批遴选了4名首席审计师。由于审计干部素质好、社会评价高,先后有4名处级干部走上本局市管领导岗位,向其他部门输送处级干部10名。

三是管好人才。创新考核奖惩机制,树立以考核论优劣的管人导向。多年来实行局机关干部能绩考核办法,坚持每月考核、逐项检查、量化登记、季度通报。完善效能考核激励机制和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以工作业绩、效率、效应等为依据,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对处室和个人进行评比考核。科学严谨的人事考核,使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初步形成。

上一篇:审计人员要过好“五关”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徐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