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

时间:2022-06-12 07:28:39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和学习能力。小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若离开了自己的天地和自主的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一、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俯下身子走近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扉;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参与并享受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探索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情景包括在学习过程活动时采用的景物、人物、场景、环境。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所以教师应创设情景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丰富想象力与自主学习热情。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三、把握时机,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教师应尽量放手让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中,教师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既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索 、深化。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就一定回取得更大的收获。

上一篇:基于中学英语活动课的探究刍议 下一篇:立足兴趣教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