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议制民主遭遇政治平等

时间:2022-06-12 02:34:46

代议制民主遭遇政治平等

作者简介:肖玉兰,女,贵州纳雍(1987-),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白敏珍,女,山东临沂(1988-),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摘 要:代议制民主与政治平等同为现代民主国家所追求,代议制民主是当代多数民主国家所采用的民主实现形式,而政治平等则是人们在不断追求的政治价值。本文旨在以中国为例,来阐述代议制民主遭遇政治平等这一现象,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其遭遇进行思考。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 政治平等 中国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一、代议制民主与政治平等的内涵

(一)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民主是指“一国统治阶级从各阶级、阶层、集团中,选举一定数量能够反映其利益、意志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重大事务的制度”。[1]而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密尔, 则是这样说的:“代议制乃是这样一种政体, 在这种政体下,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2]虽然周叶中和密尔是不同时代的人,对代议制民主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注意到,他们所要描述的代议制民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国家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这样一种民主实现形式。本文所指的代议制民主正如周叶中所界定的,下文中的以中国为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一种制度表现形式,是代议制民主的实践。

(二)政治平等

对于政治平等,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过,在他看来,城邦是平等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但是他所说的平等局限在自由公民范围内,而其他的如奴隶,妇女等则被排除在外,这种平等观是狭隘的。而本文中的政治平等是包括所有公民在内的,代议制民主语境下的政治平等,它主要是指政治权利享有和政治义务履行方面的平等。政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而政治义务是相应政治权利而产生的一系列职责,是宪法 、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相对政治权利的义务。文中主要讨论的是政治权利(主要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平等与代议制民主之间的问题,政治义务就相对较少涉及。

二、代议制民主遭遇政治平等及其原因分析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政治平等的存在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民主的实现有赖于政治平等的实现,托克维尔甚至认为民主是平等的趋势。政治平等在当今社会里,却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有种种障碍阻碍政治平等的实现,代议制民主就是其中之一,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不是说政治平等的存在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代议制民主是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属于民主的范畴,为什么政治不平等,还会有代议制民主的存在呢?当前的很多民主国家都采用代议制民主这一民主实现形式,还有着相应的制度规范,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政治平等,我们发现政治平等并没有真正实现,反而因为代议制民主的实行而变得不现实。存在的前提缺位了,代议制民主却依然流存,甚至有抛开政治平等的趋势?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代议制民主它既然是由人民选出代表,组成代议机构,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涉及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问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资格确定相当重要。

我们知道,由于现在的国家人多地广,结构复杂,雅典式民主不再适用,只能采取代议制民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政治权利,而政治平等在这上面有所体现。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①这里很明确地规定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享有资格,从字面上看着实体现了政治平等的精神,但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一方面,公民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的不平等。达尔认为“政治资源是一个人能够用来影响其他人行为的一种手段,包括金钱、信息、时间、理解、食品、武力威胁、工作、友谊、社会地位、有效的权利、投票和很多其他的东西”。②我们知道,由于我们出生背景的不同,使得我们在后天的发展上存在差异,通过不断的累积,继而出现“马太效应”。政治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不同公民对待政治权利的能力不同。

另一方面,公民成为候选人的机会不同。由于上面提到的政治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不同公民对相关的政治知识、信息的获取,理解情况就有所不同,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在中国,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学而优则仕”。加上生活在人情社会,人情关系复杂。这样,要成为候选人,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当选的可能也不一样。

从这两方面看来,政治平等存在的基础确实薄弱,更遑论代议制民主的强势存在。现存的代议制民主充其量是不成熟的民主。

(二)对于代议制民主来说,代表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代议制民主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有关系。但是由于存在以下局限,使得代议制民主得不到真正实现。

首先,代表性局限。随着人口的增长,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越来越多,比如中国的代表平均每人代表四十多万人,这是相当惊人的。在一个需求多样的社会中,代表性是很值得怀疑的。也许会有人说,可以增加代表的名额啊,当然想过,只是不现实,现在是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增加了代表名额就是增加了决策的无效率,况且还会增加代表成本。

其次,代表自身的局限性。俗话说,人无完人,代表自然也一样。一方面,他们的政治认知方面的局限。也许他们的政治认知会比一般选民要强得多,对国家、社会相关的信息的了解要比一般选民的多等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全知全能”的。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由于不是当事人,很难对问题作一正确的表达。另一方面,代表们的责任、服务意识方面的局限。选民选举代表的意图就是让他们代行国家权力,为他们谋利益的。但是有的代表在当选后,可能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对选民的利益关切少了,如为了自己的利益,多会迅速地服从权威,这样,代表的真正意义消失殆尽。这样的代表在采取代议制民主这一民主实现方式的政治体制中,既不能体现民主,也不能体现平等,甚至会危害社会。

最后,代表与选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方面的局限。代表是由选民选举出来的,他们理应对选民负责,为选民服务。这就涉及到了选民与代表之间的信息沟通。通常来说,代表要想了解选民的利益诉求,常见的方式有调研,访谈和谈心等,应该说,这些沟通方式是很有效的,因为这是最接近选民的,也最容易得到真实信息。可是问题就在于,代表们不是只有代表这一角色,他们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根本无暇去真正走近选民,了解他们的需要。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一个代表所代表的人数太多,即使真去了解,也不可能。可见代表与选民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代表不能很好地扮演利益代言人这一角色。

(三)代议制民主采用的是多数裁定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治平等的实现。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尤其是在代表们行使国家权力,进行政策制定,议案表决时经常采用的。现在的国家都是事务繁多,讲求效率的国家,代表们在对大会提出的议案进行表决时,不可能做到全体一致,这样,多数裁定原则就成为经常的了。多数裁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它不像寡头政治那样,少数人说了算,也不像平民政治那样,全民表决,最后可能引起平民的暴政,应该说它是一种适合当代国家民主发展的模式。但是,我们知道,多数裁定原则的采用会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在进行表决时,它实行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多数的界定,少数的考虑等。虽然多数国家在谈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时,会强调同时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这样一种多数裁定原则对于好的政策来说,当然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若是遇到不好的政策,有损人民利益的,那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代议制民主多是采用多数裁定原则,它的应用,多少会使得政治平等这一目标受阻。

三、对代议制民主与政治平等之遭遇的思考

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了代议制民主遭遇政治平等这一现象及其原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如此之多且根深蒂固的。要想彻底解决两者的困境,可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一条中庸的道路,让它们彼此融洽相处。

首先,针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问题,在理论上我们是无可反驳的,因为它的确体现了政治平等。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多方因素使得它得不到落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现实一步步接近理想。政治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是公民政治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也可以说是根本因素。国家在这方面是可以出台一些政策让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过上好日子,尤其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证每个愿意上学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要以人为本。同时我们还要要求在选举代表时,要各方考量,让选民多了解候选人的个人信息,对国家政策的认知见解,他们的对工作的责任感,道德品质等等方面的情况都要让选民知情,这样才能选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为他们负责,服务的称职代表。

其次,对于代表本身的局限,代表性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应该来说,暂且是不可解决的,毕竟人口就有这么多,真做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的事,得从长计议。而代表的素质,道德品质方面则要求代表自身不断完善自己,同时选民要关注代表,有事向代表反映,及时沟通信息,监督代表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其代表身份。这样才能让代表真正实现其代表价值。

最后,多数裁定原则的采用,是否能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更有效率的方法呢?我想,目前,是很难的,即使找到了,又有多少适用性。就比如在中国这么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代表就有近三千人,要想每个人都一致同意或是不同意,显然是不可能,只能说是尽可能多数。我们知道全体一致原则(也可称为协商一致原则)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有人认为它可替代多数裁定原则。此外,协商民主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出现,这无疑是进步的一面,但这又引发一个问题,即它的实用性如何。不难想象,要做到协商一致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是过程民主了,结果也不一定民主。我们只能期待在将来的岁月里协商民主能成为现实。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在代议制民主的民主实现形式下进行多数裁定时尽可能考虑少数不同声音。

目前我们还得继续我们的代议制民主,因为这是国情决定的,暂且没有可替代方案,政治平等在代议制民主的民主实现形式下步履维艰,尤其在今天代表没成为专门职业的中国社会中更是难以立足。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对政治平等有信心。因为政治平等的实现程度有赖于公民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决定着政治平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2]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注解: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② (美)罗伯特・A.达尔(著),谢岳(译):《论政治平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上一篇:感悟语言培养语感 下一篇:自主听力训练中视频新闻的作用及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