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薄板零件加工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06-12 01:21:32

大尺寸薄板零件加工技术的研究

[摘 要]分析并解决了机械加工大尺寸薄板零件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了一些加工这类零件的加工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现有设备的加工方法。

[关键词]大尺寸薄板零件;加工变形;铣;磨;校平

中图分类号:THl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96-01

前言

很多机器设备的面板,基板等零件由于尺寸较大,平面精度要求高,还要考虑重量等因素,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设计为薄板零件。薄板零件由于太薄,机械加工时很容易变形,平面度不能保证,增大加工难度。

1. 零件分析及工艺制定

我厂加工过的一个零部件,其轮廓尺寸924×490,厚度13,属于大尺寸薄板零件。材料为不锈钢1Cr13,数量30件。根据零件特点制定加工工艺步骤如下:

下料―去应力退火―校平―铣两平面―磨两面成―铣四边轮廓―钻中心孔―钻孔攻丝―检验

2. 加工工艺实施

2.1下料工序由焊工完成,选161Cr13不锈钢板材为原料,采用氧气―乙炔气割方法,单边留加工余量5。

2.2板材下料完成后,会有一些表面应力,气割部位也会硬度升高,不利于加工,所以需要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炉为台车式电阻炉,最高温度:950℃ 功率:105KW。零件在装炉以前首先在炉内放置一块厚钢板,厚度60,尺寸1000×600,形成一个平台,再将工件放置在此平台上,防止工件出现较大的变形。采用的退火参数为炉温升高到760℃,保温2个小时,保温后以冷却速度80℃/h冷却到500℃后空冷。采用此参数退火后,工件氧化皮较轻,损耗不大,更主要是变形较轻微。为后面的加工创造了良好的加工基础。

2.3零件在加工以前,要先进行变形情况的检查。经检查发现所有变形都是沿长轴轴线弯曲变形,如图1所示,变形量在1-5。根据零件厚度余量情况,将变形量超过2的零件进行冷态下的校平,校平方法如图2所示,即将薄板沿长轴轴线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具体操作过程是用一根圆棒料置于薄板中线,垂直于长轴方向,圆棒料长度大于薄板短轴长度,然后在薄板的长轴两端施加压力,使薄板向反方向弯曲,保持一定时间后松开。经过对这些零件的校平,总结出变形量和圆棒料的直径有一定关系,见表1

2.4零件经过冷校平就可以铣削上下平面了,板料厚度是16,成品是13,总的加工量是3,考虑为磨床留出0.5磨量,铣削加工后零件厚度为13.5,铣削工序加工量为2.5,即单面1多点,只用精加工即可。将工件两面分为A面和B面,首先将A面向下放置于机床工作台面上,用压板将工件夹紧固定牢固,加工B面,见光即可。然后翻面以B面为基准加工A面,至A面出现新面;然后再翻面以A面为基准加工B面,至工件厚度为13.5。我们称这种方法为“两面三刀”法,此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它能有效控制工件的加工变形。为了提高铣削效率,刀具选用直径160可转位密齿面铣刀,机床为立式数控加工中心铣床,铣削参数为主轴转速150转/分钟,机床进给140/分钟,每刀铣削宽度140。加工过程中需避让压板,压板处要手动清除,这是影响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经过铣削后的工件表面质量基本良好,有深度0.1左右鱼鳞状振刀纹,在手动铣削压板处会有深度0.1-0.2的过切现象,这些都可以在后序磨削时消除。

2.5因我厂没有大行程的平面磨床,所以选用的是立式圆台磨床,最大磨削直径:1200 高度:400。立式圆台磨床磨削表面质量比平面磨床要差些,磨后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0.4um,完全可以保证0.1的零件平面精度要求。磨削两面时首先将两面中质量较好的一面向下放置于磨床台面上(如果不平,用塞尺垫平),对另一面进行磨削加工,加工至出现新面即可,然后反面,将磨好的一面做基准面磨另一面,磨至厚度130.1成。

2.6铣四边轮廓选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刀具选用四刃镶硬质合金立铣刀,刀刃直径35,刃长100,硬质合金牌号为K30。铣削轮廓需要用到垫铁将工件支撑,这样铣轮廓更方便,工件轮廓单边余量5,分粗-精两遍加工,粗加工留0.2余量,精加工将轮廓尺寸铣成。铣削参数为主轴转速180转/分钟,机床进给60/分钟,采用顺铣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已加工表面的光洁度与刀具的使用寿命。

2.7该零件有螺纹孔、螺丝过孔和沉孔,孔的尺寸公差要求不高,但是孔和孔位置尺寸要求较高,根据这个特点,决定采用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中心孔,摇臂钻床钻孔的方法,这样既保证了精度要求,又能提高生产效率。钻孔攻丝工序简单,不再赘述。

3. 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决定此零件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工序是铣面和磨面工序,这两道工序也是出问题最多的两道工序,问题基本都与变形有关,所以整个生产过程就是如何能有效控制好零件的变形, 从退火工序就开始控制,将保温温度定在760℃,而不是850℃或更高的温度,以防温度高导致不可预知的变形,增大生产风险。该零件材料为1Cr13,有一定的弹性,在铣削和磨削加工工序对工件进行紧固时,不能简单的夹紧,应先用垫片或塞尺将工件垫平,防止强行将不平的工件压平,加工完工件后松开压板工件又弹回,变形不能消除。磨削后的几道工序,要注意对零件上下表面的防护,防止磕碰划伤现象的发生。

4.结语

4.1.本文中铣面工序的装夹方法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如果能采用一种从下面通过某种装置产生磁力将工件固定牢固(类似磨床固定工件的方法),那么铣面工序加工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

4.2.根据工件在各个工序时的变形量,可以发现变形量呈逐渐衰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却在减弱,说明随着加工工序的推进,提高平面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制定加工工艺时,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 赵一善.《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2] 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父亲的船 27期 下一篇: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