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创新精神

时间:2022-06-11 11:59:50

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创新精神

如果把教学改革看成是一场教学战斗的话,矛盾双方应是教师的“累教”和“善教”、学生的“厌学”和“乐学、会学”之间的矛盾。要让我们的课程改革真正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让教师真正服务于学生,暂时把“分数是命根”放在一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插上会学乐学的翅膀,最大限度的展示自我,在学习方面拥有创新精神。

一、现状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年应该是最天真快乐,可孩子们大声喊累,家长们抱怨“孩子不听话,提到学习就逆反”。分析原因:

1、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兴趣不足的原因有许多,教师的不满足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大多数教师是以课本为主,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成绩的优劣定胜负,无限制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标准,使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永无达到目的之时,不能做短暂的享受成功的体验,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原因之二:学生课下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业压到课下,再加上孩子们放学后的课后补习,侵占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的自由。这样课下作业负担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星啊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开展正常的课外活动。

2、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被动状态。我们提出的课改要求是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打造高效课堂。就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想学习,可又厌学,原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内容”为“形式”服务的做法是让学生处在课堂被动状态的根本原因。

二、具体措施

如何点击学生乐学的神经,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尽力而学,把当堂要学的知识点当成“敌人”,打一场痛快的“攻坚战”,体会胜利的喜悦呢?

1、改变观念求飞跃。不做课改的嫁衣。纵观历史上教学的进步,都是在较好第处理继承优秀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总是在充分肯定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身完善起来,实现与时俱进。割断历史、否定一切,总会导致失败,使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可避免的走弯路。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坐下来,静思,我们那些地方需要改,为什么要改,怎样去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的法宝,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不应该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种口号。做了几十年的教师,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是对学生的责任心,课堂教学的改变是否真的让学生学会了,我们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出发,用多种形式去评价我们的课堂效果,是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让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服务,让教师为学生服务,做勇于改革的先行者,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在困境中求飞跃。

2、讲方法求高效。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果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的习惯,只是被动的听课,不愿主动的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事实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节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上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出来。洋思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法宝,可对小学生,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要从学中思,做中寻,务本抓实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3、帮扶后进求突破。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是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一些学校无差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好学生教后进生的过程。好的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全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的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的讲解是忙不过来的,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助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完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的进步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4、发挥主导重探究。都说现在的孩子聪明,可做家长的知道,孩子的娇生惯养,部分节假日的补习学习,孩子最逆反的就是家长让他们学习,遇到更是避而远之,孩子的实际成绩与家长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家长不禁要问:孩子不愿动脑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精神何在?如何打破孩子的懒惰之门,引导他们做真正善思,乐学的孩子呢?这就要求教师想好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探究精神。让孩子把睿智用有学业上,真正做到“学得踏实,玩得痛快”。这也许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导”与“讲”的度,相信学生,把功夫用在课前,把机智放在课上,关注课堂动向,关注差生,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实效课堂。

5、减轻课业展特长。每到假日,我们可以看到:小到幼儿园的娃娃,大到刚刚中考完的学生,匆忙赶去各种补习班的身影,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4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素质。从洋思看素质教育,希望明天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童真,属于自己的天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总之,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站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角度去考虑,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拥有一种亮剑精神,激发孩子们的全部潜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好成绩也许不在话下了吧,天下的父母们也许少了许多抱怨了吧,这也许才是我们课改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吧!

【作者单位:阜新市清河门区教育文化体育广电局 辽宁】

上一篇: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分析 下一篇:巫婆村(下)倔巫婆很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