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项目设计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时间:2022-06-11 09:37:44

把好项目设计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摘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质量的龙头,只有具备优秀的设计,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是通过设计使其具体化的,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本文分析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实例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我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设计工程质量

一、设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亦不相同。质量问题并不都是由施工质量不良造成的,工程质量或出于设计不周,或出于材料、设备、构配件、设备本身质量的低劣,或由于技术不成熟、不过关,或由于造价过低所限,有的质量问题是上述一种原因造成,也有的质量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前者治理较容易,后者治理难度就比较大。

尽管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

建筑材料及其制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不完善,建筑劳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工程设计考虑不周,存在不足,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造价过低。,用户使用不当等。

在这诸多原因中,设计、施工、材料、使用是造成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设计因素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

根据实际工作的统计,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组成如下: 设计问题:

40.1%,施工责任:29.3%,材料因素:14.5%,使用责任:9.0%,其它:.1%。由此可见,设计是未来建筑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前提,有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形成主要是设计不合理所致,所以把好项目设计这一关是治理这类工程质量问题的基本环节。

二、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表现

在我国,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业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较高,能够及时掌握并遵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文件能够符合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并满足施工要求,但是建筑设计深度不满足规定的现象较为普遍,建筑设计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设计缺陷、深度不足等质量问题,也有个别项目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问题。

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表现为二类,第一类表现为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造成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或涉及结构安全,如: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不合理,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第二类表现在设计原因引起各类影响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的常见质量损伤,造成工程质量出现“漏、堵、裂、粗”等现象,如屋面、建筑外墙渗漏水、裂缝、设计粗糙等。

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1、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不合理,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如某设计单位设计的住宅工程,起居室无外窗,违反《住宅建筑规范》的规定。一些节点没有局部施工详图,由施工人员现场发挥,造成了质量隐患。

2、建筑节能设计依然是薄弱环节,许多项目在审查指出后,才匆匆去补“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深度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对节能设计,有的工程项目仅在设计说明中提到,许多项目计算书深度不够,有一些明显的错误。甚至有的项目依然不作建筑节能设计,如某省2006年10月组织的设计质量检查中,抽检在建工程72项,5项工程未作建筑节能设计。

总体上讲,设计人员对居住及公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未完全理解和掌握,概念模糊,缺少热工计算过程和取值依据,计算不准确。部分建筑施工图中节点不等关键部位存在热桥。如某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某工程,节点构造不能满足节能设计要求。还有的工程节能材料的选用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的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缺少参考标准。

3、建筑防火设计不符合规范规定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设计单位说明中依据废止的防火规范。具体表现为有的项目总平面图防火分区不合理,防火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偏少,高层建筑消防车道位置、消防车回车场、疏散楼梯的间距和宽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与周边建筑防火间距不满足消防要求等。

4、相当多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缺少无障碍厕位设计,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详图。

5、设计依据缺乏或引用不准确,缺少总图设计和缺少门窗、楼梯等必要的大样图和节点详图,设计说明编写内容不完整。总平面缺乏竖向设计,景观绿化布置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深度。如对住宅分室墙、分户墙、楼板 隔声性能没有明确设计要求。墙身节点、屋面泛水、伸缩缝等处工程作法不全,表达不清。

6、有的工程细部设计违反相关设计规范,如楼梯、飘窗、阳台等处的栏杆设置高度,间距以及女儿墙、窗槛墙高度不满足规范规定,停车位的数量与车道坡度设计不合理等。

7、设计文件不全,设计说明不明确。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幕墙、门窗、砌体材料等不明确,尤其对屋面及地下室的防水等级,火灾危险等级,防火分区等缺少必要的说明,所选标准图及规范列举不全,部分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深度不满足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8、设计单位对图纸质量管理不够。在评审和调查中,图纸和说明中多次见到错漏缺等错误,建筑专业与结构等专业图纸不符。所依据的国家、地方有关规范的名称、编号、有效版本及年代标注不完整,有的设计单位甚至使用过期规范及标准图。

三、设计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设计引起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者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不高

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

价值和功能,在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作为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从工程项目开始策划、提出需求到工程项目峻工验收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我国目前的现况设计者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仍然不高,,从工程项目开始策划、提出需求到工程项目峻工验收始终参与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前期设计、咨询的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压价竞争,听命于外行的建设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监理及施工相互脱节,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不承担责任,常常从自身效益的角度出发尽快出方案、出图、不希望也不愿意作多方案的对比分析,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设计质量。

2、设计审查不严

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往往比较重视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落实,对工程设计的细部节点构造则审查不严格。设计审查也存在着多头管理、互相矛盾的问题。

3、设计收费过低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要求设计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设计中的任何错误都会在计划、制造、施工、运行中扩展、放大,引起更大的失误。所以任何业主和项目管理者都应在设计工作上花大力气,舍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进行及早控制和严格的协调。

我国的设计收费为1.5%―3%。,由于压价无序竞争实际收费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设计收费水平,这与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不相符的,也是造成设计单位图纸质量粗糙求成果急数量不求质量的客观原因。

4、设计周期过短

在我国制定有设计周期、工日标准,然而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周期标准却形同

虚设,这与我国的工程建设环境有关,存在着设计方案、初步设计等前期按业主要求招投标一步步走,按主管部门日程一步步审批,这一阶段,由于建设单位领导对工程建设外行,对工程项目的内容早令夕改,建设单位缺乏专业人员,对主管部门审批过程不了解,往往耗费很多时间,到了施工图阶段,业主往往为了赶工期而压缩设计周期,要求设计单位很快完成,国家制定的设计周期、工日标准被压缩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甚至有要求几天完成一个中型项目的情况,人为造成了对设计质量的不良影响。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尽快交出施工图,就不得不放弃对某些方面的深入考虑,从而影响设计质量。

5、技术培训不够

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多少、设计人员对国家规范、

标准、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设计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程度如何等等都会影响设计质量的好坏。还有所选设计方案不甚合理或由于对建筑材料的不恰当应用等也都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由于设计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以致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我国幅员辽阔,设计单位面临的又是要求复杂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存在不少困难。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数量多、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国家也相应制定了许多新规范、新标准。而许多设计单位忙于应付任务,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够,造成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新规范、新标准,按老经验处理问题,往往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事实说明,把好项目设计这一关,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结合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重视和落实。

1、加强管理,培养质量意识,提高设计水平

实践证明,工程设计是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基础。不少质量问题都和设计有关。设计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从业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时掌握并遵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设计单位应该对当前的工程质量问题认真深入的研究,属于设计欠周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和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要预防和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严格按规范进行设计。例如现浇框架结构55m间距应设置伸缩缝,除非有稳妥成熟的质量保证措施,否则不应突破。

细部大样图不应忽略缺少。细部大样图是保证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的关键,质量通病很多会在这些小地方出现,如窗框节点处理不好会出现渗漏、冷桥或裂缝;屋面细部处理不好会出现爬水、渗水等。

应加强对构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构造措施是预防质量通病的有力手段,有些质量通病通过构造措施能基本消除,如,通过采取楼房四角板双层双向配筋(缩小间距),减少圈梁刚度等平面约束,增加混凝土柱梁保温措施及一些施工措施,能得到基本解决。

做好设计文件交付施工之后的技术交底、配合施工、变更设计等设计服务工作, 设计人员要切实实行质量回访制度,工程施工中经常深入现场听取施工人员意见,工程使用后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这样既可得到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质量缺陷的准确信息和资料,总结设计经验,又为提高设计质量创造了条件。

2、引入先进经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引入先进经验,改进我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制,理顺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的法律关系,完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明确执业注册设计人员的法律地位,使其执业资格的责权利法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挥执业注册设计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议在以下环节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更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咨询保障制度。

建设单位往往在工程开始阶段对发展趋势不了解,建成后往往在使用功能和内部设施方面感到滞后,留下不少遗憾,因此设计单位在工程前期应多介绍一些超前的设计思想。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咨询是优化设计方案一个有效方法。设计咨询就是业主自愿有偿地聘请权威专家或权威设计机构,对业主关心的效益问题、方案的伪劣、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2)强化施工图的设计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抓好设计审查对保证结构安全,节约投资将起到重要作用。建议有关管理部门,结合往年工程出现的问题,制定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注意事项及实施细则。以减少、消除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图纸审查的通过率。并综合处理消防、人防等相关审查审查部门,提高图纸审查的通过率。

(3)加强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

我国幅员辽阔,设计单位面临的又是要求复杂的各类建筑项目,在技术上存在不少困难。针对地区情况制定一些通用的标准设计或技术规程规定,对保证设计质量将起到良好作用。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做法,针对工程设计的“通病”和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技术环节提出正确的措施,制定各个专业统一的技术措施。这对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将发挥指导作用,对于提高民用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4)加大建筑材料科研力度。

当前由于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墙体材料的改革,与新型建筑材料有关的新问题和量大面广的混合结构在设计施工方面存在许多新问题有待研究。高层建筑使用功能日益复杂,需要规范不断补充完善。此外,一些新的课题还需作超前研究。科研工作时间和人力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这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5)适当提高设计收费

资料分析表明,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长期以来,我国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设计收费却偏低,为了发挥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可以考虑改变仅仅以投资规模比率提取设计费的方法,制订有利于促进设计质量提高的计费法,使取费与设计质量、设计中的技术含量和难易程度等挂钩。

(6)制定并落实合理的设计周期。

许多建设单位往往为了赶工期而压缩设计周期,人为造成了对设计质量的不良影响。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尽快交出施工图,就不得不放弃对某些方面的深入考虑,从而影响设计质量。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在制定工程建设周期时留给设计人员必要的方案论证时间和合理的设计周期。

上一篇:对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 下一篇:对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的论述